了掌管医事,还当了杨幺的幕僚。
杨幺:“我倒是想,可楚王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又有何好处。
你要知道,我们万人,打不过孔彦舟的一万兵,人多有什么用。我要走精兵路线,不把士兵训练得能战胜禁军,我们就得偃旗息鼓,悄悄修行。
再说,我们这是逃难,湖里不产粮,百姓们吃什么。搞得声势吓人,又不能抵抗禁军,这不是提醒朝廷,伸着脸让官军来打吗。”
岳州城里,黄佐见到夏诚,欣喜不已,问道:“楚王、太子父子成神,我们煌煌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听说你跟大将军在一起,我们这位老弟怎么说。”
原来,起义众将中,就数杨太最小,大家都一直幺、幺的称呼他,于是他干脆就叫自己杨幺。要不是这一改,穿越的就应该是杨太。
夏诚心里一咯噔,什么老弟,名不正则言不顺,再小,也是楚王选定的大将军。他与黄佐年岁相当,资历也差不多,提醒黄佐道:“我临来时,大将军吩咐,官军势大,一定得劝说你跟他走。”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将军受楚王与太子节制,统领全军。黄佐原该归他管。如今楚王和太子都不在,楚王其他几个儿子又不知逃到了哪里,就更得听从他的招呼。
黄佐沉吟了一下,说道:“周伦逃到这里来了,他也经过野战,叫他一起来商量,看看下一步怎么行动。”
这是明显的推脱,周伦算什么,楚王身边的一个弄臣而已。夏诚孤掌难鸣,只得同意这明显的僭越。
他感到了杨幺将来的路难走了,大将军令行禁止,由得黄佐推三阻四吗!
周伦一来,局势就完全变了。他在楚王哪里胡出主意,杨幺与夏诚都是知道的,太子的死,他就脱不了干系。虽说他本意是好的,但这么大的失败,总得有人担责任。
心里有鬼的他,生怕杨幺将来拿他开刀,于是说道:“我在楚王身边的时间最长,楚王的心思我最知道,现在,不是谁该听谁该说的时候,关键是找到楚王的儿子,有了主心骨,到时候听他吩咐就是。”
夏诚:“找到楚王骨肉,这是大事,但目前毫无线索,怎么找。这事只能慢慢来,也许明天,王子们自己就找上门来。现在最要紧的是向何处去,周伦你也是经过与孔彦舟野战的,我们能不能打得过他。”
周伦:“野战确实打不过,但守城则未必。”
夏诚:“我们有楚王的威望吗!守城,说得轻巧,楚王都不敢守鼎州,你不是最熟悉楚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