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过,北宋禁军的将领在一定时间是要调换位置的,也是皇帝为了防止一位将领长期带一个地方的兵,会出现嫡系部队的情况,经常调换,可以避免兵变。
北宋至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军队的管理就收归到了皇帝自己手中,所有的兵力分配和武将任命都是皇帝所任命的机构亲自操办,地方上是没有权利调动的。北宋掌管军力的机构呢有三个:枢密院、三衙和率臣;
枢密院是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负责军令和军权;
三衙就是管理禁军和厢军的机构,三衙就是: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
率臣就是领兵的将领;
枢密院就是安排好哪些禁军和厢军归三衙中的哪个部分管理,然后分别任命各个禁军的领导武将,这些领导武将就是率臣,然后率臣再到三衙中各自的军队中去指挥,指挥年限到了,或者需要调换了,再回到枢密院,领导武将的职务就取消,等待下一次任命。简单说就是,兵归一个部门管,将归一个部门管,彼此互相牵制,避免武将谋反、军队哗变。
这一年的年底,得到枢密院的调令,翟兴和翟进都去了东京,要接受重新的任命,翟兴由原来的京西道洛阳府御武校尉北校营指挥使改任京西道洛阳府粮草官御武校尉节支营指挥使,翟进任京西道洛阳府虢州进义校尉大成营指挥使。
翟兴卸任了北校营禁军指挥官,改任了洛阳府的粮草押运官,节支营属于厢军,后勤部队,翟兴虽然官级没降,但是指挥的部队由禁军变为了厢军;翟进则是任命为洛阳府管辖下虢州的禁军大成营的指挥军官,实际上官职也是没升没降,只是现在管理禁军,算是有了晋升的机会。其实这一切,洛阳知府连支文也是在东京有过沟通的,他务必要留一位翟将军在洛阳,一来这洛阳区域的治安还是要仰仗翟家军,二来翟家在洛阳势大,有翟家在,很多事情都好处理,他也是和这两位翟将军的父亲翟员外交情颇深。运粮的厢军是比较闲的,这匪也基本上不会去打劫正规军队的军粮,这要是惹到了禁军,朝廷万一怪罪下来,派出禁军出来剿匪,那是凶多吉少的,所以这运粮使的工作也比较清闲,就是按照朝廷的指示将粮草运到各个禁军的军营,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翟兴亲自押运的,他分配好工作就行了,所以这翟家军的管理,就由这翟兴来管理了。翟进回来洛阳,在翟家军交代了一番,便去了虢州上任,临走之时,特地将雷丈留在了洛阳翟府,听翟兴调用。讨伐燕子山的事情,就暂时放置了下来。
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