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挑水劈柴,练就了董先一膀子力气,加上没事就跑去偷看达摩院的高僧练武,然后自己就有模有样的比划着,罗汉堂智静门下的师兄们也都跟着参合,毕竟他们的武功天赋实在很低,只能说参合参合。智静每天看着这一帮徒弟乐呵呵的也显得很安逸,没事也过去比划比划,但是结局却也都是逗着大家一笑,毕竟一位只会烧素菜的厨子,追求也高不到哪里去了。
就这样在罗汉堂度过了年,岁的董先已经长到了尺高,大致于现在的米的样子,身材魁梧,一身的腱子肉。虽然没有小时候黑,却也白静不到哪里去,属于黝黑类型,圆圆的脸和浓密的头发依然是董先的特征,头发盘在头上,远看像一只黑猫趴在头上。
这年间,智真大师过来看过董先许多次,智真大师也是董先与奶奶沟通的唯一桥梁,奶奶托智真大师给董先带去新的衣物和鞋,听到奶奶身体还健康,董先也颇感欣慰。智真回来少林寺,每次看到董先武功都有长进,加上看他和师兄弟们都相处的非常好,想必争强好胜之心也随着年纪的成长也成熟了起来。眼看就过了苦役修行期,可以成为少林俗家弟子,甚至可以直接削发为僧。智真大师却显得犹豫起来,内心里还是不愿董先削发为僧,智真大师本是宋神宗时期淮南路楚州团练使所属忠训郎,朝廷任命的正品官员,公元年,北宋元丰四年,西夏内乱,宋神宗赵顼认为时机已到,派遣五路大军攻打西夏,结果粮草不计,惨败而归,赵顼至此一病不起,同年驾崩。而智真的部队,在撤退时,遭到了西夏军队的追击,死伤惨重,一同前往攻打西夏的同僚战友,只有他逃回了洛阳并活了下来,也正是洛阳翟家的施救,才让他捡回了这条命,面对牺牲的战友,智真觉得没有面目回到楚州,本想一死了之,却在洛阳遇到了少林寺时任主持方丈报恩禅师,在报恩禅师的劝说下,放弃了一死的念头,并上了少林寺拜入报恩禅师门下,法号智真。虽然入了佛门,但却仍心系天下,像董先这样的人才,他只想让董先入行伍,并认为董先以后一定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智真往来与洛阳和少林之间,另一个原因就是智真大师还有一位弟子,那就是翟家大公子翟兴,智真几乎将自己所有军事所学都对翟兴倾囊相授,在他看来,再等几年董先成人,加入翟兴的军队,才是最合适的,而这一切也正按照智真的想法在走着。
董先的师兄们看到智真大师走来,都过来行礼,智真还礼,对大家说今天有些话想对董先说,还希望大家能行个方便,大家听到智真大师这么说,也都散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