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等了一刻钟以上,估计得小二十分钟,一百人不到的队伍才整顿完成。
每个小旗连小旗官在内是十人,因为缺了几个小旗官,所以百人不到。
平安很干脆,先当众宣布由自己的四个家将接任小旗。
小旗官这种不入流品的最低级别的武官,任免都不需要经过兵部,直接到卫指挥衙门备案留名就行了。
卫指挥衙门有指挥,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各有职掌。
然后其下有镇抚,经历,知事,吏目,仓大使,仓副使。
这些佐杂官职是专门为了处理琐碎事务,属于文职范畴。
明军在这方面还算先进,最少比同时代的诸国军队都要强出不少。
在都指挥使层面,还有断事,都事,副都司,司狱等职,就是说都司层面还有自己的司法体系。
到了千户阶层,佐杂官职一律取消,只保留负责军纪的镇抚。
百户层面,那就啥都没有了。
于是百户官是管军事,种地屯田,日常训练,军纪律法维护……现在只是百户,几十年上百年后,一个百户连余丁家庭在内,形成千人以上的村落也并不奇怪。
因为还有上战场杀敌的任务,所以六品官也算相对合理。
平安此前不太了解,总觉得领导百人的一个连长就是六品,比知县品阶还高是不太合理,现在想想大明这独特的兵农一体的军制也就理解了。
理解归理解。
一百个种地的站在自己面前。
两个月内练成精兵。
而且是精锐骑兵。
估计费聚脸都笑歪了吧?
胡惟庸估计不会关注这点小事,但左相大人不关注,不代表底下的人就能不做事。
要不说狗腿子必须比主人还坏,就是这个道理。
一阵轻风拂过,平安闻到一阵强烈的汗臭味,还有泥腥味道。
还真的是腿都没洗干净的泥腿子啊。
身体素质也在老化,这时代的人普遍能吃苦,但其实是在透支生命。
眼前这伙旗军普遍瘦弱,但肌肉形状相当明显,双手下垂时看到手上遍布青筋,虎口处有明显的茧子。
估计脚上也有厚茧,是长期劳作加上行军,穿的又是麻鞋草鞋……多半就是如此了。
他们的眼光,多半涣散,没有精神,整队时倒是有规矩,不吵不闹,但行动缓慢,透着长期不曾训练带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