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完,平实,平宽,平定,平宁……全是平安的同族兄弟,年龄最大的快三十,最小的也十五六了。
这是平安被赐了这幢宅邸后,陆续从淮西老家赶过来的同族兄弟。
平是小姓,淮西平家一族人也不多,族里也是识趣,派过来到京师的都是平安的同族兄弟,总算没派一群尊长过来。
十来个人,挤在十来平米的厨房里,摆着两张仙桌吃饭……还真够挤的。
没办法,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
不要以为平安是朱爸爸的干儿子,条件就不知道怎么个好法了。
平定战死的早,没赐地封爵。
老朱麾下的将领官员,想捞钱也不敢,没留下几文钱的遗产。
朱元璋眼里是真不揉沙子。
洪武之前,就有不少文武官员因为贪污,纵酒,杀俘等各种乱七糟的事被砍了脑袋。
平安任实职前,按老朱给的恩典,除了这两进的宅邸和一些安家费外,就是正常领七品俸禄。
老朱在官俸上的吝啬是不必多说的。
就算自己亲儿子,亲王原本领俸禄每年五万石,老朱发了几年就感觉不对。
自己儿子是越来越多,这给不起了啊!
大手一挥,从一年五万石直接减到了一万石。
公主,郡主,驸马仪宾,一律削减!
平安就算是干儿子,不效力,一年白给个七品俸,老朱都觉得自己很大方了。
这方面……平安其实也没啥好吐槽的。
按老朱的原话是,七品俸禄,也是十户百姓一年的产出,你们还有啥不满?
老爷子当年是饥一顿饱一顿,爹娘兄长死了没地方安葬,当了和尚还得摆碗讨饭……这俭省是少年到青年的遭遇形成的人生观,没啥可说的。
就是对平安来说,这一年九十石的俸禄,养活自己和两个老仆还勉强算宽裕。
淮西老家又来了这么多堂兄弟,委实是捉襟见肘啊。
要说闭门不纳也是不行的,这年头自己富贵了不善待宗族亲人,这名声传出去绝对是臭了大街了……
于是就是眼前的这局面。
精米和糙米混在一起,这叫二米饭,热气腾腾的装在一人多高的木桶里头。
这是真饭桶……
然后桌子正中是一道炒青菜,一道腌咸鱼,一道摊鸡蛋。
菜量感人,反正估计也就一人最多两三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