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要对吐蕃挑拨离间,引发他们的内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论赞钦此人并未出现在李成熟知的历史上,而且因为历史被改变,此时吐蕃内部的情况也与正常历史不同。
李成找借口遣散众臣,将郭子仪单独叫来:
“那么郭子仪,朕批准你来全权负责经略吐蕃。你想要什么资源,朕统统批准。只是,此事要秘密进行,不得外泄!”
郭子仪迟疑片刻,建议李成:
“陛下,我们与吐蕃的关系尚为破裂,不如我们从吐蕃使者上做文章。旁敲侧击了解下吐蕃内部的矛盾,利用这些矛盾对吐蕃分而治之。”
李成毫不犹豫采纳郭子仪的建议,他立即下令与吐蕃方面展开联系。不过在与吐蕃联系之前,李成还要亲自接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使臣——岛国派来的遣唐使。
对于遣唐使,李成的内心相当复杂——自从白江口之战全歼数万倭国水军后,倭国就成为大唐老实的小弟,忠心耿耿的学**唐各方面,从政治道经济、社会文化几乎是全盘照抄。如果没有派遣唐使学习,倭国的文明也不会快速发展。
可是,再一想到多年后倭国对我华夏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孽,李成心中就非常愤怒!回头看历史,华夏强盛时完全有机会一举进攻倭国,将其纳入华夏领土内,倭国在古代被纳入领土,也就不会有之后那段悲惨的历史。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把倭国、琉球都纳入到我大唐的领土内,比起那华而不实的朝贡藩属国,实打实的占领成我国领土才是更实在的。反正多万平方公里也不都是充话费白送的,能多打一点是一点。”
不过想归想,现在并不是大唐进攻倭国的最佳时机,还有吐蕃这个烫手山芋要解决,所以李成调整好心态,让遣唐使来拜见自己。
“鄙人倭国遣唐使大田理人,拜见陛下!”
这倭国遣唐使与史书上记载的差不多,五短身材,在诸多大唐文武百官中显得鸡立鹤群。不过他的穿着打扮倒是与寻常大唐官员差不多。
李成让遣唐使起身,接下来就是正常的进贡、交流环节,这其中,李成虽然表示友好,但在私下里则叮嘱群臣,限制与遣唐使的交流。同时他秘密下令,遣唐使在大唐境内行动必须有内卫陪同。
不只是在场的遣唐使,一些文官武将也对李成的命令颇为不解:
“陛下,遣唐使乃是倭国向我大唐臣服友好的象征,我们大唐也应该表现出开放风度,何必如此警惕?”
大田理人也对此颇为不解,他说着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