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十四章 有人天生是做生意的脑袋(中)(1 / 4)

毕云涛狂追毛淑芬,战智湛寝室的同学都知道。第一次表露心扉时,毕云涛就是根据毛淑芬的姓名,在元旦的时候写了一首藏头诗给毛淑芬:“爱恨情愁有谁知,毛举缕析枉自痴,淑女窈窕惹人醉,芬芳厮守会有时。”

这首七言绝句虽不工整,却充满了真情。毛淑芬阅后,惊为天人。朦胧乎?抽象乎?意识流乎?超现代乎?野兽乎?或许此诗写得足够直白,以毛淑芬的智商领悟得了,遂欣然接受“避孕套”拜倒在自己石榴裙下。

听了战智湛的话,毕云涛沉吟了半晌这才说道:“老战,你说得很对!是买卖就有赚有赔,不可能有稳赚不赔的生意。不过,就像眼前开展的‘五讲四美’一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开办书亭的原则就是‘义以为上’,主张‘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你说啥?”战智湛常常以出生于圣人之乡而骄傲,自诩所读的圣贤书常人难以企及。可是,毕云涛绕口令般一顿“义”和“利”却把战智湛给说懵圈了。

毕云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哦……我说的‘义以为上’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也是我从商的宗旨。我说的‘利’是指个人利益;‘得’是指得到的。而‘义’原本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句话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毕云涛的话让战智湛听得烦不胜烦。他连连摇头,说道:“哎呦……俺的个亲娘哎!咱俩说的是你的书亭,你咋扯出来国家和民族,还有啥集体主义精神来了?你这不是喊口号嘛,你是不是准备毕业之后,去考师范大学马列主义专业研究生当老师呀?”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人们喜欢喊口号。一九八〇年五月,《神州青年》杂志编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随即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覆盖全国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参加讨论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凸显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分歧与混乱,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全国九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也就是当时最数字化经典语言的“五讲四美”活动。是青年们那时候所接受过的最直接、最通俗、最上口的德育教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