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
看得出来,杨溥很激动,似乎连身躯都在颤抖着。
朱允炆挥了挥手。
“朕现在就给你一个任务。”
杨溥立刻就抬起头来,表忠心。
“陛下知遇之恩无以为报,上刀山下火海臣在所不惜。”
朱允炆在心里头嘲笑。
这三个姓杨的虽然都是有才华的人,而且也愿意干些实事。
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明哲保身。
所以除非是安排他们一些干实事的职位,真正需要得罪人的活,还是不能交给这几个。
“行了!你一个书生上刀山下火海?天下人若是知道了,还不指着朕的脊梁骨。”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朕今日看折子的时候,甚是头疼!”
“你瞧瞧这东西,通篇下来就没几句有用的!”
朱允炆随手翻出来,一本无关紧要的折子丢了出去。
杨溥连忙捡起来。
这些折子偶尔他们也会写,但是也不一定就真的能够落到皇帝的眼睛里。
但是这么一段长篇大论,再看着陛下桌子上的那一叠折子。
难怪人家陛下看的不舒坦。
光是看着这数量就觉得非常累,好不好?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
可是里头许多歌功颂德的话,陛下不应该更喜欢吗?
杨溥不敢轻易的去揣测朱允炆的意思。
朱允炆脸色阴沉的说道。
“朕知道,能够入朝为官,没有几个是没有几分文采的。”
“但是在朕看来,这些折子不是用来吟诗作对,写的那么漂亮干什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得让朕花上半天的功夫才能看明白!”
“朕想让你来负责此事。”
“朕不想以后每天都花半天的时间,就看了这么一段废话。”
这历朝历代折子都是这么上的。
突如其来要改革,杨溥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朱允炆看他这副样子,在心里暗自叹气。
历史上记载的是不是有误呀?这家伙看起来好像不太聪明的样子。
“看来杨大人还没有明白朕的意思?”
“想要练文采,自己准备纸张,在家里想怎么练就怎么练。”
“朕希望这些折子上不要出现这么多废话!”
杨溥看朱允炆脸上已经很不悦了,若是再不理解这个意思,到手的官职只怕要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