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和朱瞻基并非专业。
听完这些,他们觉得似乎懂了,又似乎啥也不懂,云里雾里。
最终朱棣还是决定,将这烟雾弹也交给工部,好好研究一番。
这才刚来,就获得了两件好东西。
朱棣心情大好。
喝了两口茶后,他一脸嘚瑟道:“小子,你可知西洋诸国不惜千里觐见一事?”
“自然知道。”朱乐点头。
有时他就搞不懂了,怎么这马老头尽说些人尽皆知的事情?
难道真的认为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我说,还是陛下圣明!”
“想当初,陛下让郑和下西洋,巡视诸国时。朝臣多以“徒耗银两”为由反对。”
“若非陛下力排众议,今时今日,又哪里诸国来朝的盛景?”
“此后,我大明之国威,必将传遍整个西洋!”
朱棣越说越激动。
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朱乐的表情有些莫名。
这让朱棣心中咯噔一下,暗自猜测朱乐是不是猜到了他的身份。
毕竟刚才的表现,确实过于激动了些。
实际身份暴露,朱棣也觉得没什么,反正是迟早的事。
他只是担心感情还没培养到位。
若朱乐得知真相后,会埋怨他隐藏身份,从而导致爷孙再也不复现在这般和谐。
“马老头,你是当今皇上的铁杆粉丝吧?”朱乐终于开口。
担心马老头听不懂“粉丝”的意思,他又解释道:“粉丝的意思就是,对某人拥有近乎狂热般的崇拜。
朱棣长舒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
朱乐暗叹果然如此。
实际他早就觉得奇怪了。
只要话题每每涉及到当今皇上,这马老头就会变得激动不已。
“小子,你还没回答我。在你看来,陛下此举是否英明?”朱棣将话题又拉了回来。
想了想,朱乐点头赞同。
平心而论。
郑和屡次下西洋,虽耗费了不少钱粮,但此时确实意义深远。
此举不仅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还体现出了大明想建立和平外交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
沿途郑和还吸收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并将其带回国内。
于国于民而言,这的确都是好事。
朱棣表示很舒服。
他可是知道朱乐眼光之高,从不轻易夸奖。此番给予的肯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