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当为国策!”
听完这些,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对视一眼。
两人瞬间就猜到了什么,便故意询问:
“父皇此法乃何人所创?”
“我觉得此人之才不下于内阁诸位,当引入内阁,担任首辅!”
此言,引得内阁学士们心中一阵腻味。
但他们也明白。
能创出如此国策之人,才能的确非他们所能及。
内阁首辅胡广,颇为自觉道:“若此人入阁,臣愿辞去内阁首辅之位!”
这些对朱乐的夸赞,让朱棣的心情略有好转。一种骄傲自豪感,油然而生。
自己的大孙,就是如此牛逼!
“实话告诉你们,此人与撰写《农政全书》之人,为同一人!”朱棣又加了把火。
“嘶——”
众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居然是同一人?
如此才能,何人能比其肩?
“同样!此人献出这‘一条鞭法’,亦无所求!”朱棣又道。
众臣佩服的五体投地,同声高呼:“陛下大喜,我朝大喜!此人之才,旷古烁今!此人之志,堪比先贤!”
朱棣喜笑颜开。
端正神情后,他又瞥了朱高炽一眼:“如今草原各部蠢蠢欲动,此人才是真正的替朕分忧!”
意思很明显。
不像你!天天跟朕对着干!
朱高炽瞬间汗颜。
或许觉得自己确实能力有限,他当即问道:“父皇,不知儿臣是否有幸一睹此人风采?若有幸拜访,儿臣愿拜以为师!”
此言,让朱高煦瞬间警惕起来。
这老大,好深的心机!
明明有被老爷子责怪之嫌,却用这句话轻而易举的揭过!
甚至还想直接跟那人攀上关系,以博取老爷子的好感!
“二哥!”
朱高燧同样想到了这层,推了下朱高煦的肩膀。
朱高煦瞬间恍然,同样拱手道:“儿臣也愿拜此人为师!”
说完这句话,他又觉得心中有些别扭。
与朱高炽不同,朱高煦清楚知道。
朱棣所言之人,只不过是个年刚束发的少年!若真的拜师,实在让人心中有些膈应!
好在,此时的朱棣,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与朱乐见面的想法。
他可不想让朱乐搅进三个儿子的明争暗斗!
之所以带朱瞻基去,则是因为涉及太孙之位。他想让今后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