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巩固自己的位置。
而朱棣的赞赏,则是巩固太子职位的最好方式!
见状,汉王朱高煦眉头紧皱。
他监国失职,惹得朱棣大怒,朱高煦却赈灾有功,让朱棣龙颜大悦。
这两者对比,让他心中焦急不已。
必须做点什么!否则老大的太子之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但一时间,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行事。
“至于朱乐……”朱棣的声音再次响起:“此子淡泊名利,未有所求,先记着,改日再行封赏。”
众朝臣敬佩不已。
如此天大的功劳,若放在自己身上,岂不是分分钟起飞的节奏?
可朱乐倒好,啥也不要!
此等品性,让人自愧不如。
“父皇,不可!”
朱高煦的大喊声,打断了众臣的感慨。
朱棣顿时眉头一皱,暗道:
这老二好不容易消停了几日,今天又是扯什么疯?
“父皇!儿臣认为,朱乐虽淡泊名利,亦无所求。但有功不赏,恐对父皇的声誉有损。”朱高煦解释道。
“哦?”朱棣眉头一挑,“那你认为,该如何封赏?”
“朱乐撰《农政全书》、创一条鞭法。单这两项,已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如此,再加上这次解决北方饥荒,以及南方天花的功劳,儿臣认为……”
说到这,朱高煦顿了顿,掷地有声道:“儿臣认为,当给朱乐赐爵!”
赐爵?
这两个字的出现,让满朝众臣心中一跳。
“为何要赐爵?”朱棣问道。
他的声音极其冷静淡然,让人听不出喜怒哀乐。
朱高煦早知有此一问,当即回道:“朱乐履立大功,却无心出仕。父皇赐爵却不封官,既能奖赏他的功劳,又不会违背他的本心!”
此言,让朱棣有些意动。
确实是个奖赏朱乐的好方式!
只是……
“陛下,不可!”
一道高声响彻大殿,声如洪雷。
朱棣微微闭眼,似早有所料。满朝文武默默摇头,同样如此。
明朝的爵位,含金量极高!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封的!
众人寻声视线望去。
只见一名模样清秀,身穿七品官服的青年,一脸正气出列道:
“陛下!汉王此言,悖祖忘宗!不仅陷陛下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