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毫不吝啬夸奖:“吾等日思夜索,对赈灾一事毫无头绪。太子之才,让吾等佩服!”
“不错,太子的三策,让人自愧不如。”
“此三策,不仅能从根源上平定饥荒,还能大大加快迁都事宜。可谓是一举两得!”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饥荒过后财政又要吃紧。”
“吃紧就吃紧吧,反正我朝也没不吃紧过。”
“目前还是赈灾为重,也已是最完美的应对之法!”
其余官员们,也跟着赞叹。
既然所有人都没有反对意见,证明此三策确实值得实施!
“很好!”朱棣心中的忧虑放下,笑逐颜开。
这次的饥荒,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赞赏的看了朱高炽一眼,朱棣夸赞道:“太子之策,救数万流民与水火,于国有功!不负储君之名!”
闻言,众臣皆对视一眼。
朱棣很少夸人,对自己的三个儿子,平日里更是以吓为主。
这番夸赞朱高炽,足见龙颜大悦。
这太子之位,又稳固了些!众臣暗暗想道。
此事对于他们而言,是好事。
如朱乐所说,在场的大多数朝臣,都出于太子门下。不过也正是因此,朱高炽才经常受到朱棣的猜忌。
被朱棣这么一夸,朱高炽有些受宠若惊。
但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据实以告:“父皇,此三策并非儿臣所想,而是另有他人。”
“哦?此言当真?”
朱棣微愣,不由想道。
难道是朱乐?
不过按理来说,太子不可能是朱乐口中的“所托之人”,毕竟自己的身份没暴露,自然不可能让太子前来转告。
既然不是朱乐,哪又会是谁呢?
“儿臣不敢欺瞒父皇。”朱高炽点头,看向始终跪地的马京:“此人,正是刑部侍郎马京之孙!”
哗——
霎时间,众人哗然。
居然是马京之孙?
没想到这老头平日里沉默寡言,居然暗地里养出了如此孙子!
如此一来,马京恐怕会靠着自己的孙子,迎来仕途的第二春!入驻内阁,也并非无可能!
念及至此,内阁学士们纷纷道:
“马家出此麒麟子,乃马家之福,国家之幸!”
“前有朱乐才智过人,撰《农政全书》,创“一条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