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夏人不敢同时招惹宋、辽两国,车队平平安安的到了辽国南京。
今岁的年节肯定得在辽国过了,苏轼不由苦笑,李琦严查走私,宋辽间的走私查禁倒没开始,只是有锦衣卫盯着,出使的官员、兵将再也别想夹带物资。他倒不在意走私挣的那钱,本身对钱财之物看得便淡,痛苦的是随行的兵将,不得不老老实实收敛了手脚。想到后面车厢中的那具尸体,他又叹了口气,真没想到,契丹女子也这般视死如归。
宋使在辽国驿馆安顿下,馆伴使来见,名耶律景,苏轼又以驸马和公主染病暂时遮掩住,暗中的锦衣卫急忙去到汇合的场所寻找李琦。
正为搜查发愁的李琦大喜,赶紧吩咐一番,这还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柳明花暗又一春。
耶律乙辛正明里暗里搜查着萧观音,手中控制的军队一直全力戒备,宋使刚到,他自然顾不上此事,反正陛下也不会出面,先放一放再说。
第二天许多宋商得了消息,仁宗的女儿庆寿公主这次也来了,特意要看望在辽国经商的大宋子民,一时间众人雀跃不已,奔走相告。
李琦放出风,只是要方便将萧观音混入驿馆,他真没想到死去十数年的仁宗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说宋商,辽国折津府的百姓纷纷哭泣,大群大群的人推开戒严的兵士涌向驿馆,想一睹公主容颜。
耶律乙辛得知消息后吓了一跳,别的宋使无所谓,高规格接待便是,对李琦他已经特意又提高了规格,没想到对方那公主妻子竟然也来了。庆寿公主可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冲着那千古仁义的君王,谁敢不尊重。
他连忙沐浴更衣、穿戴整洁后赶到驿馆,里三层外三层的辽国百姓已经围了许久。
宋国的商人被庆寿公主召进驿馆好言抚慰,耶律乙辛在兵士开道中进了驿馆,看清霞光凤披的公主端坐于堂前,忙束手半鞠行着大礼道,“外臣不知公主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太师快快免礼。”赵蓉忙起身亲自搀扶太师,自己这个公主身份尊贵是尊贵,却如何能当得起辽国太师的大礼,这一切不过是父皇的恩荫。
耶律乙辛直起身呵呵笑道,“难得公主亲来我朝,实在一大幸事。”
“父皇之志,愿两国永不动刀兵。我此次陪外子而来,只是观赏,于政事无干。外子被刺客威胁,我无力分担,亦不愿亮明身份于路途增加负累,故而未曾告知北朝,还请太师见谅。”赵蓉解释道。
“外臣理解,公主但请放心,外臣必不使驸马受丝毫伤害。”耶律乙辛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