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枢密副使,朝堂刚任命不久的王韶,只是此人极少参与政事,基本在家闲养。
朝堂改变时民间也在变化,如今自主签发支用票的身份成了上层人士的招牌,要不能随意签出千、八百贯都不好意思见人。汇票的使用范围更广、更快,一些还没建上分行的州府商人都在使用汇票。
银行发出的银票不声不响流动着,本身面额不大,数文至数两,更多只是做个兑付的凭证,铜钱依旧牢牢覆盖着民间的小额交易。
随着朝堂将各地州银钱缴纳、支付等结算之事也交给银行代办,汇丰的身影越来越强壮。
李琦又开始了动作,他将水泥配方和火柴配方抵押给银行,并向各州府招商,凡愿意建水泥窑和火柴厂的,银行出资占四成股份,另外还可提供部分三分息的贷款。这一下引来不少想发财的商人。连续谈了许久,洒出去六、七百万贯银钱,水泥窑和火柴厂开始在大宋遍地开花的筹建。
紧跟着李琦又拿出自家铁矿场生产的技术,这次不招商,而是入股,银行以技术和资金,全面给大宋各个铁厂注入资金,改造技术,生计设备,扩大规模。
这一次动静很大,各个股东也被李琦的大手笔吓了一跳,总算下来这次李琦洒出去一千多万贯。
王雱有些看懂了李琦的操作手法,他发现堆在银库的银钱李琦根本没动,但银行账面上的数字在日复一日的增加中。许多沉积在银行中的钱李琦不但不用付利息,开户费、汇兑、结算、担保交易、透支等还在不断给银行挣钱。
算上一分利在汴京、洛阳、扬州、苏州等一些繁华州府发卖的银行票券,流入银行的资金平摊下来实际需要支付的利息不到百分之六,李琦却是二分、三分的往外放贷,再算上盐厂和其他厂、窑、矿的投入,当初募集的五千万银行本金实现六分利似乎并不遥远。
“资金的滚动盘越大,得利越雄厚,元泽兄总算看清了端倪。”
王雱点点头,看清原理,他不得不承认这汇丰银行是个下金蛋的母鸡,他不由的暗暗猜测李琦还需要多久会将那“资金盘”做到上亿。
李琦笑笑,下一次的账目通告还有近大半个月,其实银行账面的数字已上了亿,这要多亏王大牛的配合。大宋凡是建有银行分部的州府,基本财政上的银钱往来提取、结算勾销,异地承兑,全部放在了汇丰银行。至于那慢慢扩展的银票,更是神不知过不觉的将金属货币不断滞留在银行。
李琦琢磨着下一步计划,差不多可以让王安石放松市易务的管制了,除去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