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顼君臣一直留意着李琦的动作,汴京城的议论声自然传到几人耳中,曹、高、向三家还特意跑到宫中,央求三位贵人帮帮手,多拿下几处盐场,李琦那虽说塞了好处,可心里还是不放心。
白花花的盐让许多家夜不能寐,眼红的跟个灯笼样,李琦的承诺太随意,而且根据打探的消息,光抬着礼物进李府的就有百多家。
三日后早早四百多位聚齐,相互嘀咕许久又犯了难。提起买盐场,都猜到李驸马肯定要拍卖,本打算串通好一起压价,可是面对这么多人,有些还想独自买上七、八处盐场,齐心协力低价买入彻底成了幻想。
李琦刚走上台,便有人鼓噪起来,明言李琦收受财物,这发卖盐场肯定不公。
李琦笑笑,示意场中静下来道,“若信不过我,不如请朝廷另派人来主持此事?”
场中一些人傻眼了,再派人来岂不是还得送礼,至于那些没有送礼的,同样认为换人依旧不公,除非自己来主持拍卖。
李琦等着众人的争吵渐渐平息,才道,“诸位如此相争怕是会伤了和气,这盐场本属朝堂,官家仁厚,让利于诸位。我琢磨许久,确实无法一碗水端平,不如诸位利益均沾,平分如何?”
利益均沾的说法让场中之人愣了许久,盐场数目有限,位置各个不同,如何平分?
“诸位,”李琦伸手压下众人的疑虑道,“诸位出资,合建一所‘银行’,共同买下盐场的经营权,派驻人员查验账目,各个盐场由银行委托人员监管,待年底分红后人人凭出资额支取红利,岂不是利益均沾?”
一席话说得众人面面相觑,“银行”一词还是初次耳闻,李琦的说法确实可以让人人受益。
场中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李琦不再多言,他提出“银行”,就是打算把真正有钱的人绑一起,通过资金运作来生财。此时的大宋,别说“银行”,“钱庄”都没有,真正的钱庄要到明朝才产生。
官府倒是有“质库”,也就是后来的典当行,此时的质库都是官营,时开时废,为灾荒年民间典押物品。质库主要借出粮食,待收货后本还粮,息还钱,利息差不多一倍。
将近一倍的利息,这还是为救济民间,当初王安石搞青苗贷,就是因为质库并不能真正救助贫困,发展农业。
李琦计划依靠银行运转资金,放到眼前的大宋一旦垄断金融业,一个庞然大物绝对会吓住所有人。
有盐场吊着,众人左思右想,用银行的名义管理盐场,确实是省心又得利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