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人,抱着发财的心思又带着些疑虑。李驸马广发请柬邀请汴京城里的勋贵豪门、世家巨富来参加招商会议,想到对方那生财的手段,谁也不肯落于人后。从金瓷算起,水泥、琉璃、剧院、冶矿、皮革和毛纺织,如今那三倍多的盐产量再次证明对方很会挣钱,不服也得服。
这些人在朝堂都有各自的消息来源,李琦建议发卖盐场经营之权,众人琢磨之后认为是卖断一定的年限给自家经营,到期后还给朝廷。
李琦冲身旁的王雱笑笑,不急不缓的喝着茶。
王雱治平四年考中进士,熙宁五年曾任职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因身体原因再加上王安石有意回避人言,不曾给他太多在朝堂展示才华的机会,王安石罢相后对方也辞去官职跟去江宁。
这次王安石将儿子派来,很明显对李琦的做法不解,想要近距离了解详情。
李琦对王雱的言辞犀利心有戚戚,这位可是肚中有货的年轻才俊,二十岁就著书立说,又积极支持其父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参与修撰《诗》、《书》、《周官》等三经新义。
大才啊,虽然性子同样执拗,做事手段偏激,但李琦喜欢,只要不是为私欲,无论守旧派、变法派,凡是人才多多益善。
李琦待众人议论差不多,挂着满脸笑容走上台前。
“今日有幸与诸位共聚一堂,我深感荣幸。此次邀约,主要为一事,朝堂有意将各州盐场的经营权发卖于民间经营,只保留部分股份,不知诸位可有心涉足盐厂?”
李琦的话音一落,场中顿时窃窃私语,听李琦亲口说出,这卖盐场之事看来是板上钉丁了。
大宋的盐场都是朝廷控制,商人凭盐引购买后贩卖,谁不知盐场是聚宝盆,稳赚不赔的买卖。新法制盐更是轰动朝野,许多家都派人去打探过。
李琦坐到一边喝茶,任台下的众人议论纷纷,这次新法制盐成功后,张拱被赐为同进士,授了官正负责青州光县的盐政,想回来完婚还得等等,一时半会可走不开。郑侠去了蜀中,套了个官帽子主持改良井盐之事。
在盐业上有瓜葛的大佬眼冒金光,若说贩盐之道是个不错的饭碗,李琦却是把锅都端上来,算上那三倍多的产盐量,许多人都忙着打小算盘。
这些人自家并不贩卖食盐,大多是入股,每年拿着红利,真正从事具体经营的盐商李琦一个没请。
不等这些人算清该花多少钱买,更多的人已经鼓噪起来,手中的银钱越来越没处投资,李琦要发卖盐场,不要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