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
李琦被内侍急急找到时,正给围坐的一些匠师细细梳理这段时间的奇思怪想。真正谈到技术改进,这些匠师才是根本,他那后世的眼光正好能弥补些差错,指出哪些可以大力发挥,投入人力物力研制;哪些不靠谱,纯粹是异想天开。
集思广益的多方参考让众人受益非浅,李琦指出的方向让许多人茅塞顿开,至于他那些关于大机器生产的描绘,众人只能当神话听。
陆佃很认真的学习着李琦做事的方法,他在变法派中不受重视,在守旧派中明显被排挤,难得可以在工业新区一展身手,李琦又舍得放权,心情从未有如此好过。
李琦写出的各种规章制度他都一看再看,不清楚的还要追着问,他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条强国之路,用李琦无意中冒出的话讲,是“工业兴国。”
工业兴国,这四个字让陆佃琢磨许久,越对照着厂区的发展看越能品出道理。
“郑侠为何人?”李琦脸色郑重的找上来,劈头就问。
陆佃合上账册,叹了口气,朝堂发生的风暴他也才得知,要不内侍也不会急匆匆来召李琦。
听完陆佃的述说,李琦默默无言。
郑侠表字介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及第。原籍福州,年少时随为官的父亲求学于江宁。那时王安石正在江宁尝试粗略的新法,教授学生。王安石颇为赏识郑侠,给予嘉勉慰藉,勉励郑侠成为良材国士,还派学生杨骥到清凉寺陪伴其读书。
郑侠高中授官后表现亮眼,熙宁二年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开始变法,升郑侠为光州司法参军,对其抱着殷切的期望。
按陆佃所说郑侠其实算王安石的半个学生,没想到因为变法之事师生间会引发如此大的波澜。
郑侠一直和陆佃有书信往来,痛陈变法害民之举。熙宁五年郑侠回京述职,面见王安石声泪俱下的要求废除新法,王安石只采纳了部分,免了一些小商小贩的税,部分商业的税减了十分之三。
郑侠看不到希望,数次再找王安石痛陈新法之害,未果后直接具本向朝堂弹劾王安石。赵顼以郑侠所为无师礼将其贬为京城安上门的监门,处罚可谓严厉。
李琦之所以如此郑重的询问是因为这郑侠引爆了朝堂,内侍来急召时已告知他,王安石罢相了。
熙宁六年至今春三月旱情依旧,生民涂炭,郑侠画《流民图》,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称秘密紧急边报,发马递直送银台司,呈到官家面前。
李琦不知道赵顼如何想的,本是下诏求朝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