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一直在优先安置难民,几处水利工程相继展开后,运往厂区的口粮和报上去的五万多人救济粮终于运到,李琦大喘了口气。这段时间某些铁公鸡对他骂声一片,可以想到已有人往朝堂递去状子。
拿到朝堂安置难民的邸报李琦久久不语,百多万户受灾,数十万难民,面对如此大的天灾,大宋的官僚机构全力运转起来。谁说大宋无能,这种灾难要放别的国家最少饿死大半。
大旱之后必有蝗虫席卷,朝堂已多方准备,计划拿粮食换幼虫和虫卵。李琦深深叹口气,这几年老天怎么如此不给力,接二连三的灾祸,大宋真的该灭亡么?
面对天灾他感到深深的无力,至于状纸和弹劾,随他去吧。
八月,朝堂罢除简州岁贡锦绸,君臣继续祈雨,命有司讯察京城囚犯罪行,死罪以下减轻一等,杖刑以下的一律释放。二十三日,赐给熙河、泾原军士特支钱,西北的王韶已展开行动,皇帝和首辅勒紧腰带全力支持。
赵顼看到了针对李琦的状纸和弹劾,内侍的密报其实十日前他就收到。朝堂上御史要求惩办李琦,被他不痛不痒的压下。
他不得不护着李琦,那处工业新区再出什么乱子辽国那可就不好说话了。关键是越多人对李琦不满,他反而安心。至于救助的那些饥民,李琦做的很好,没有打着驸马的帽子收拢民心,而是把事情交给全厂的人决定,自己只承诺每日只食一两饭食。
他琢磨一番后,决定将那五万饥民都编入新厂,这样即便有些人心怀感恩,也不会传散出去。宋辽边境的军队离着不远,手无寸铁的工人成不了什么威胁。
他想着等三、五年新区稳定后调回李琦,再安排做什么暂时还拿不定主意。
九月,依旧干旱,北方某些地区稍下了点雨,灾情依然不见好转。陆陆续续的还有流民南下,朝堂诏令各地收拢流民,兴修水利。
九月十一日,赵顼君臣策试武举,选拔未来的将领。几日后,首辅王安石再次祈雨。
直到入冬以后,旱情才被抑制,略见好转,官府还在收拢流民大兴水利。眼下不能放流民北归,一个冬天冻饿而死可不是开玩笑。等到开春后若风调雨顺,这场大灾才能算真正过去。
工业新区的产量翻了三番,不断产出的皮革和毛布、毛线被宋、辽两国按讲好的份额运走。冬季的到来带动了皮衣、毛衣的销售,因为大灾户部日渐干瘪的口袋再次有了叮咚声。
李琦打点行装准备回京述职,一直没见朝堂的贬斥,他懒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