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孵化的鸡崽只能夏秋稍养一些,其他时日无用的。”
李琦不解的望望对方,忠叔接口道,“粮食不足,夏秋田里可寻找些草料、虫子。”
看看手掌上一啄一啄的小鸡,李琦皱起眉头,当初团场怎么养鸡的?他努力思索,忽儿开口道,“粮食不足,养蚯蚓喂,噢,就是地龙,碾碎的稻草混合些塘泥,牛粪、猪粪、马粪之类的蒸煮杀虫,有豆腐渣更好,水尽量挤干,配上之前的放在木盆里,一条地龙一天便可繁殖。”
忠叔和罗老兽医听到李琦的话嘴张了老大,半天回过神来,忙不迭的点头,人工孵化小鸡已证明是可行的,李琦再说养什么他们都信。
“对了,地龙要选那个大繁殖快的做种,你们多找人寻寻,各地的好地龙很多,要不再孵化点鸭子,鸭子好养,比鸡省粮食,撵到河里自己寻吃食。”李琦越想越高兴,又仔细把养鸭子的注意事项说了遍。
留下大受冲击的两人,李琦哼着曲调去找俩妹妹玩。
天过午时,小乙赶了来,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有转民籍的兵士托人把李琦告了。
事情起源于赵蓉庄上的几个管事,上次议论保住水泥、玻璃秘密时李琦拿不出好办法,只是商量了一番控制措施,其他的让几人看着办。这段时间各窑上不断进人,转民籍的兵士家小陆陆续续往庄上搬迁,水泥窑和玻璃窑再用缓慢的挑人模式明显跟不上,几位管事一合计,干脆强制让挑去这两个窑厂的雇工签一份保密契约,敢私自泄漏的罚金一万。
这事一出来就议论纷纷,有些忠厚老实的签了,有些人却想不通,主要那万金的处罚太吓人,十万两白银啊,干一千年都挣不出来。有几个爱挑事的,偷偷摸摸往京城找了人,一纸诉状把李琦告上了开封府。
搞清缘由李琦摇头苦笑,这事弄的,几个管事也是被逼的没法,突然增加的人手确实无法象长久住在庄上的佃户那般有忠诚度。李琦揉揉头,让小乙回去传话,保密契约不必强制,愿签的进那两个窑厂,工钱涨一成,不签的干别的,不必强迫。
小乙匆匆忙又走了,李琦也没了玩的兴致,叫上俩妹妹向城里赶回。保密契约已经被搞了出来,李琦也不想废止,一是维护管事的威信,再一个他觉的这事也没错。古代根本没什么专利的概念,各家都是藏着掖着,此时水泥和玻璃的威力还没显出来,等财源滚滚时,绝对有眼红的商家从雇工嘴里套取,花钱挖人也会做的出来。
开封府受理了诉状,不知会怎样处理,李琦一路反复想着,转民籍的兵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