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全凭人力,没有工业流水线前,制玻璃可是个人力密集行业。
几个模子换着人好奇的吹进去,拿到外面冷却,等轮到一个长长的椭圆形模子吹好,李琦指挥蒋大迅速取开模子,用铁剪把两头剪了,再从中间剪开,趁着玻璃还柔软,摊在光滑的青石板上,用老粗的精圆铁棍几个人合力擀起来。
等到玻璃冷却板结时,一张薄薄的面饼样的平板玻璃展现在人们眼前。李琦凑过去,几个人技术不熟,玻璃板青绿中带着灰,若是再擀薄些透光性应当更增强些。
李琦点点头,对着摸不着头脑的众人笑道,“这琉璃板可用红宝石裁剪大小,将来安装在窗框内,比那纸糊的如何?”
众人反应过来,顿时一脸喜色,驸马还真是会想,琉璃做成的器皿无人喜欢,可瓷器却做不了这么大而透明,用在窗框上采光正好。
陈匠头抖了抖嘴唇道,“官人,若是还能让琉璃透明,岂不是销路更好。”
“是这个道理。”李琦点点头,“你若能让琉璃达到无色透明,我便送你三成的干股。”
陈匠头激动的语无伦次,这可比新瓷还有挑战难度。
李琦望望一圈子的人,用手示意道,“庄上的雇工薪酬翻翻,谁要解决了无色透明,三成的干股同样有效。”
“诺!”众人齐齐应了声,一个个磨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开始。
放到外面几个模子里的琉璃也冷却了,蒋大取开模子,李琦拿起来看看,颜色确实不行,这样的器皿在瓷器遍地的大宋根本没竞争力。他用手敲了敲玻璃璧,对刘木匠道,“下次试试吹个椭圆,两头都剪了,回头我画个图,做个灯具试试。”
李琦所谓的灯具,就是“马灯”,底座是铁皮的油盏,一根布捻子伸出来,再罩上玻璃罩,上方加个提手,既照明又安全,比灯笼方便的多。
有了李琦的指点,“马灯”做起来不难,玻璃罩是活动的,方便点着。连试了几十回,终于吹出薄如指盖的灯罩,点上油捻后桔红色的光芒掩住了灰绿色,照明的效果比灯笼更强。
李琦让几人照着最好的样子多做了些,外观又做了修饰,整的美轮美奂,他打算给赵蓉送去,家里的几位连同忠叔都送一个,顾惜惜那也送一个,这马灯以后可以放自家的铺子卖。
李琦神清气爽的带了一些马灯坐着牛车慢慢往回赶,温度计暂时做不成,有了马灯和平板玻璃也不错。
天快黄昏时才赶到自家的庄子,牛车上用稻草捆扎的马灯,他也不敢走快。忠叔一见他就拉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