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从县里直接寄到京城周副厂长的手里。
周副厂长打开了信件看完之后,周副厂长是又心疼又激动,又高兴。
信件里,周安把自己的状况写的惨兮兮的,什么每天起早贪黑,手指头都要削掉了,吃也吃不饱……
反正怎么惨怎么写,周副厂长心疼的不得了。
好在孩子成长了,竟然还知道怎么改变现状了。
看到上面周安让他办的事儿,周副厂长擦了擦通红的眼睛,心里坚定的想着一定要把这事儿办成。
就这么点小事,要还办不成,那他就不配给儿子当爸。
而且看到信里写的内容,周副厂长觉得他儿子身边肯定有高人指点。
以他对他儿子的了解,他挺懂事的,不是个会诉苦让家里人担心的人。
并且信里附上了办厂的计划书,有理有据,井井有条,他看了都觉得可行,是件三赢的好事。
他儿子脑子应该想不到这样完整的计划方案。
不过这样也好,只要自己还派的上用场,他儿子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了。
周副厂长赶紧查看东山县那边的分厂情况。
查了老半天,没查到钢厂,只查到一家机械厂分厂,不过也能用上。
一般来说,京城这边的大厂是很少和下面小厂联系的,平时真的没啥工作往来,二来也不大看得上那些小厂。
他们要合作,选择还挺多的。
但是这次周副厂长主动的和那边联系了。
因为是通过电话,所以也没说的那么明白。
但是当厂领导的人,说话也是很有艺术的。
周副厂长先是关心他们厂里那边的状况,然后问有没有什么困难,比如说最近京城钢厂下合作的一些单位需要一些机械部件,可以给他们分点单子。
在下面领导欣喜若狂的功夫,周副厂长又像闲话一般的说道:“听说你们那边青山村的知青要和你们搞什么合作,一起建设农村?”
“是这么回事吧,我是听我下乡的儿子说的。你们搞的很好,农村是需要大家一起建设的,这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这事儿压根就没发生,但是下面机械厂领导一听这事儿,再一琢磨,就明白了过来了。
“是有这么回事,我一时半会还没想起来叫什么名字,是来和我们谈过的。”
“叫林陌是吧,听说在村里和县里名气都很大。”
“是叫这么个名字,没错的,事儿还在谈,下面的人在管,还不知道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