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在光怪陆离的实验室中。
静静的放置着一张白色病床。
实验室中三十多名科研人员,围在病床前。
看着那个,气息奄奄的耄耋老人。
“准备吧。”
老人声音微弱,手掌微颤的拿出了一本五厘米厚的册子。
“这个参数,最后尝试一次。”
在老人的要求下。
无数科研人员开始了紧张的参数设置。
“光压设置完毕。”
“波频设置完毕。”
“测序仪设置完毕。”
..........
十几分钟后,那几个科研人员走到老人面前,轻轻把他搀扶了起来。
“顾老,您来吧。”
所有科研人员,眼眶中蕴含着泪水。
他们对眼前这个老人,充满了敬佩和惋惜。
顾知秋。
年以省状元的身份进入华清大学。
4年,转入华夏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
年完成电子工程系大学所有课程,转修核能与新能源。
同年,经国家科学院审批,华夏科技大学中,一座未来实验室落地。
顾知秋这个光芒无限的年轻人,成为了华夏科技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年,研发出超导结构。
4年,制造出可控核聚变iv-Ⅲ型核反应堆,又称顾氏反应堆。
但因为技术保密,直到十五年后,华夏才向世界公布这两项技术。
让诺贝尔物理学奖,推迟了十五年才送到了他的手里。
4年,随着环境得日益恶化,和地球储备能源的日益衰竭。
顾知秋开始向宇宙的最终难题——暗物质发起挑战。
可这条路,一走..........
就是三十年。
如今,年秋。
这个老人已经多岁高龄。
在癌症的折磨之下,生命也将要燃烧到尽头。
但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他仍推导出暗物质通用方程。
将锦屏暗物质实验室的探索精度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并且,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仍坚持不懈的计算。
终于算出了最后这一版数据。
所有人都知道。
这是顾老最后一次参与这次暗物质实验了。
“如果成功,这意味着地球将可以使用宇宙能量。”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