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军没有一丝犹豫,下刀的力度,稳、准、狠,在周围的人看来,好像是艺术。
易中海也是围观的一员,此时他心中却有着异样的情绪。
一方面是惊叹于杨铁军操作的老道,现在很多年轻技工的坏习惯都没有,显得格外老练。
再一个,怎么感觉杨铁军的操作有些眼熟呢?甚至于每一次下刀的角度和力度,都有一种谜一样的同步感。
跟自己一样的同步感!
包括作业习惯。
正常来说,锉刀的入到口应该紧密,一趟连着一趟。
但易中海有个习惯,两刀之间垫一刀,方便校准。
这是个很细节的操作工序,杨铁军竟然也有这个习惯。
易中海感觉画面有些荒诞,像是看着自己正在操作一样。
不管怎样,光看杨铁军这个架势,就知道肯定是没问题了。
大家都屏气凝神的看着杨铁军的操作。
在那个年代,没有数字车床掌控精度,有的只有工匠精神和日复一日的磨练技术。
钳工所有操作都在一双手和肉眼之上,需要百分之二百的专注。
可此时,傻柱却故意打了声喷嚏,企图打断杨铁军的节奏。
“啊…嚏!”
围观的工友们都皱着眉头,看着厂霸傻柱。
傻柱这人仗着技术好,饭菜得领导赏识,在厂里横着惯了。
加上手黑,心眼小,还真没几个人敢得罪他。
要是一般的钳工,说不定在这种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因为这么一个动静,下一道可能就弄错了,整个件就废了。
可杨铁军仍旧专注的看着手里的活,一步也没有拉下。
傻柱自知打扰不了杨铁军的考核,索性后面结果也不看了,晃荡着,回了厂厨房。
杨铁军仍旧稳定发挥着,一刀一刀,不紧不慢。
不出所料,约么十来分钟,一块成品零件整配成功。
杨副厂长示意之下,二大爷刘海中将零件放在了检测设备上面。
“好家伙,误差小于.口径了,老易,这可跟你不相上下了啊!”
虽然二大爷老想取代一大爷的地位,可是本身是对他的技术和能力服气的。
但是毕竟是老了,不如年轻人了。
二大爷话里话外的意思,老易,人家年轻人都跟你一个水平了啊,况且可还比你快啊。
在现场的,基本都是干技术的,谁看不出来,这个小伙子明显能力达到了级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