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回家著书,他头通地厉害。
“我是不是不该来京都?”方莫钧叹了口气,他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就不该踏入这是非之地。
看着自己老师满心踌躇,很是疲惫和惆怅,程素蕴也知道他们已经卷进了漩涡之中,一时间也有些无措。
“老师……”程素蕴上前将要起身的方莫钧扶起,犹豫地问道:“您也别想这么多,您是当世大儒,就是圣上也对您礼遇三分……”
“礼遇?”方莫钧嗤笑一声,他的弟子还是太年轻了,不知深浅,帝王的礼遇又怎能当成真。
“我们于帝王来说,就是臣民,臣民永远要臣服于君王之下。”方莫钧到底多活了这么多年,看事情远比弟子透彻,“君王用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文人命脉,是文坛传承,但若是我们犯了君王的忌讳,那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
“文坛缺我一个也不会断了传承?真要是触怒龙颜,想来我这条命也不值什么钱。”方莫钧对着弟子教导道:“莫要将自己看得太重,觉得有些名声人人都杀不了你,若真这么想,就离死不远了。”
“我从山东不远万里来到京都,为的就是向圣上阐明我儒家治国之道,为儒学之名能够更胜。”方莫钧继续道:“若不是这次国子监将法家、道家等人都请了来,我这把老骨头也不愿意奔波千里。”
“可我还是来了,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方莫钧看了看不懂的弟子,解释道:“无论是我儒学还是法学、道学甚至是兴起的释家学说,我们这些大家都需要通过用思想和口舌打动君王,君王尊崇哪一家,哪一家就能够传承千年。”他来是为了文学道统,文脉传承。
“说到底我们都不过是君王治国的工具,依附君王而活,我们的命在君王眼中又算得了什么?今日他能用到我,还会对我礼遇,可能为他办事的又不只我一人,我若是不识时务,恐怕命运难料,还会牵连你们。”最后,方莫钧一叹,叹尽了无奈与惆怅。
比起权臣,方莫钧觉得君王更能主宰他们的命运,他若选择,后者更能占尽大义。
比起这位大儒的悲叹,乔微的心情倒是颇为不错,回去后就被隆明帝召见,她原封不动地将今日之事讲完,笑道:“父皇放心,方莫钧知道了君王之威,也知道该如何选择。”
隆明帝倒是不担心方莫钧的选择,乔微已经将话说尽,若是还选错,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是需要人给他说话,但又是非方莫钧不可,方莫钧若是不愿,他换个人就是。
“今日这些话倒是和你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