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凌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静静地从凌源和建昌两地而来,在大城子附近汇合之后,又浩浩荡荡的流经了397公里,然后在锦县的东南部注入了辽东湾。在它入海处的南岸有一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人们都叫它东大荒。东大荒是明清两个朝代有名的养马场,这里曾经饲养过大批的官马。到了公元1858年,即清咸丰8年,皇上突然心血来潮,下诏丈量全国的田土,东大荒共丈量出土地数量为8000亩,故此,也就出现了西八千亩村、南八千亩村、北八千亩村的称谓,很是有点方位和地域特色的。
著名作家柳宇轩就住在西八千亩村,他是西八千亩村普通的一位居民,该村中间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大渠道,或者叫做小运河。但当地人们都不趋炎附势,只叫它俗称,沟西人叫它东沟,沟东人叫它西沟,最后定位于中心沟。中心沟是专门用来排泄北大甸子上积水用的,北大甸子位于四个村庄之间:北边是北八千亩村,南边就是西八千亩村,西边的村庄叫郑家街,东边的村庄叫陈家街。北大甸子上面长满了红荆条和千奇百怪的杂草,地势低洼又很盐碱。柳宇轩就住在西八千亩村的沟西,他家的院落当然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属于中等级别和中等规模,和其他人家相比较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唯一有区别的地方就是别人家的院落都围着高大的院墙,砖石结构的,有的也是叉子泥堆集而成的。而柳宇轩家的院落只圈着一层秫秸栅栏,当地人们都管它叫秫秸障子,因此显得很是土气和寒酸,其实,那时候的文人大多数都是寒酸得不能再寒酸了的。当然这里不仅是柳宇轩的栖身之地,也是他的写作场所。
柳宇轩高高的个头儿,身体很是魁梧,虽属重量级,但步履却矫健如燕,走起路来似一阵漂浮的轻风。他不光身体好,写作也很勤奋,40岁未到便出版了《艳艳红霞映凌河》、《故乡交响曲》、《渤海湾的故事》、《河水汨汨向东流》等四部长篇小说,而且很受读者欢迎,出版社也一版再版,可谓功成名就之辈分。到了1968年他又完成了一部《穿越时空的神话》,此作描写的是一座古老村庄的千年变迁史,人物众多,工程浩大,长达一百二十多万字,断断续续耗尽了他十年的心血呀,历经了三千六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业已经盛京某文艺出版社审阅了第二稿,责编回信说只要稍加润色就可以送去付印了,多么好的消息呀。
消息是好哟,可却偏偏机不逢时,天降大祸于斯人也,不让他去实现这个美梦矣。
说的是柳宇轩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斗,终于把神话手稿润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