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2 / 3)

肯罢休,继续筹划第三次远征。

不过后来在大量朝臣的反对,以及当时交趾局势混乱的情况下,忽必烈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也是因为两次远征耗费巨大,损失惨重,又没有得到丝毫好处。

以至于蒙元统治下的中原,更加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不到百年,蒙元灭亡。

取得胜利的倭国过得也不是很好,哪怕没有正面对抗蒙元大军,损失也是极为惨重。

其中取得抗元战争胜利的镰仓幕府最终先于元朝而灭亡。

倭国进入战国时代,也就是出现两个天皇,俗称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候的倭国,认为有神风庇佑,蒙元都不行,何况你大明,一下子就变得特别自信。

朱元璋派去的使臣,都被直接斩杀。

自蒙元兴起的倭寇,已然尝到了侵略的甜头。

倭国内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战争下更是不断侵犯东南沿海。

蒙元自忽必烈往后,一年不如一年,从中期开始,皇位继承紊乱,内乱频繁,再加上政治腐败,矛盾加剧,根本顾不上沿海倭患。

这也给了倭寇壮大的时机。

朱元璋大明开国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长期发展,蒙元遗留的倭寇问题。

朱元璋为了避免沿海百姓和海盗、倭寇等勾结,制定了“海禁”政策,禁止了民间贸易,甚至不允许出海捕鱼。

洪武十七年春正月,倭寇频繁侵犯浙东地区。

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海上五十九城,咸置行都司,以备倭为名。

洪武二十年二月,置两浙防倭卫、所。

同年四月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福、兴、漳、泉四郡视要害,筑海上十六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

自洪武二十二年后,至今洪武二十五年,沿海倭寇在朱元璋的海禁加防御的政策下,已然减少很多。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阅读, 安装最新版。】

这也是因为朱元璋对于朱英提出来的看法,或者说想要征伐倭国避而不谈。

更多的是想要说服朱英,不必征伐倭国。

朱英并不知道,其实朱元璋对于倭国境内,是有一定了解的。

蒙元时期出使倭国的赵良弼,赴倭期间他记载的倭国群臣爵号、州郡名数、风俗土宜等重要史料,最终被朱元璋所收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