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并且也展现出了华佗在人体认知和外科医术上的高超造诣。
可即便如此,在士族子弟眼中,医师依旧是『工』的类别……
斐潜在百医馆之中,将医师从学徒到医工,再到医师大医师,类似于工匠的大匠师一样,特意的给与『师』的称谓,但是沉淀在心中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时之间的称呼就能扭转的。
原本这些『医工』,是为谁服务的?
那么在百医馆开设之后,在斐潜的理念指引下,这些医师开始面向底层的百姓进行大范围治疗的时候,这些士族世家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而掌握了评论权的世家士族子弟,是会默默的看着,还是逮住个机会就跳出来装模装样的『为民发声』?
大汉底层的民众因为缺乏知识系统,也就自然没有多少逻辑思维能力,脑子里面能装的东西并不多,导致有很多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单独的,难以前后联系,见风就是雨,听着谁说什么都觉得有道理,甚少去追寻背后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韦氏抓住了『贪腐』和『下三路』,这两个民众最感兴趣的要点,顿时就引爆了百医馆。
那些士族子弟,未必不知道百医馆是冤枉的,但是他们并不在乎真相,而更喜欢控制舆论,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获得更多的权柄。
为了达成这般的目的,他们会汇集起来,即便是没有事先的演练和安排,也会相互遮盖掩护,并且达成默契的配合……
就像是后世的公蜘。
蜘蛛网上,挂的都是利益,圈子都是一致的。
圈子,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
不管是否认还是承认,这玩意都是长期存在的。
除非是哪一天人类没有了远近亲疏之分的情感,否则多多少少都会有的。
长安是大汉唯一一个『不设防』的城池,旧有的城墙完全无法容纳长安的居民,所以长安城实际上是要比城墙限定的范围要大很多的,这就导致了在防御上的困难。
大汉原本的京都雒阳也同样是如此。
城墙就是宫墙,倒也不算是多错。
结果就导致了一旦被敌军突破外围,侵入到了长安雒阳这样的大城市之下的时候,城墙的防御不足,不能完全护卫住所有的城中居民。
因此斐潜提出了御敌于外的整体战术,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周边的关隘上。
这和斐潜整体的治国理政的大战略,是一致的。
可毕竟是新的治国之策,即便是庞统荀攸,也是要渐渐学习和适应的,更不用说这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