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923章考场诀窍,驿馆疑云(3 / 6)

诡三国 马月猴年 5596 字 2022-05-10

书高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是全国上下都追求读书,参加考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如果考官能严格对待应试的试卷,全面考察考生的情况,那么无疑选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为了避免选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还将唐宋都十分重视的『试帖诗』取消,明确考试只考应用文,不考诗词歌赋,可见明朝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想要侧重于为国家选出真正的实用之才的……

然而可惜的是,在阅卷过程之中,因为考生的数量庞大,导致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的遴选。

像斐潜当下还好说,若是像是明朝,一次考试考三场,三篇文章,每篇大概两千字到三千字,嗯,这个字数怎么有种特别的熟悉感,然后三场下来,近万字的文章,再乘以考生数目,比如像是江浙一带,明朝常年参考的学子可以达到三千到五千人,那么就是三千万字到五千万字,而仅仅靠十几名的考官,要在短时间内全数阅读批改完毕……

为了防止走马观花,明朝指定了详细的阅卷规则,而且还有复审制度,也就是将各地的中选的考卷送往京都翰林院,让翰林院当中那些常年闲着没啥事的官吏逐一『磨勘』,要是发现一丁点的错误,那就等着弹劾罢!

华夏人明显是非常聪明的,时间短任务重,还不能出错,众多的矛盾汇集一处,八股文便闪亮登场……

毕竟试卷如此之繁多,时间又是如此之紧迫,阅卷者更是如此之少,出了一点点的纰漏还要受弹劾,降级罚俸是小,乌纱帽都可能丢了,同时考试内容又是如此复杂,涉及文体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虚实繁简浓淡之异,考官们纵使都是神仙级别的,也不可能保质保量的按时阅遍全部试卷。

因此,归根结底,是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八股文的诞生,并非是因为统治阶级一开始就琢磨着要摧残和禁锢文人……

杜钰和杜梓也参加了这个王昶特别为参加第二场补遗的学子所准备的文会。

杜钰自己觉得还可以,所以不准备参加第二场考试了,而是要准备第三场,但是杜梓却有些忐忑,说自己压根就没写完,所以肯定就没戏了,但是对于要不要参加第二场,毕竟年岁较小,心中也是没多少底,但是听了王昶的讲述,似乎觉得……更没底气了……

王昶讲的并不多,但是也不算少,具体的还是说平日的底蕴如何,然后有了技巧门道便更好的使用出来而已。

杜钰和杜梓坐在一旁,忽然有人凑了过来,似乎是很自来熟的闲聊起来,然后问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