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61章 普及(2 / 3)

鉴宝 庾乐 2007 字 2022-05-01

它同样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汉族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甩动击鼓发声。

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

很多人不知道,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

“你是专家,不介绍几句这种传统工艺品?”周文波笑道。

杨奕轻笑:“大家不是都知道它叫拨浪鼓吗?”

“知道一个名称而已,但它的历史,我们还真不知道。”

“呵呵!那就说一说,我老头子也了解了解。”老校长也笑道。

知道杨奕玩古董的,肯定对这些传统工艺品等十分了解。之前,已经见识了杨奕的恐怖,无论是记忆力,还是眼睛,都令人吃惊。

现在,就考一考他的知识底蕴了。

“拨浪鼓,肯定是出现在鼓之后。而鼓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拨浪鼓呢!它真正成型于战国时期。”

“不过,战国时期,它不叫拨浪鼓,而是叫鼗,很难写的一个字。”

“那时候,产生的鼗作为打击乐器,依靠摇动时双耳自击发声,发声的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声音大小都不容易控制,不能圆满准确的完成复杂的鼓点。”

杨奕见连摊主都在认真听,也就讲下去。

“发展至宋代的拨浪鼓已经在三个领域出现,一是礼乐之用;二是商业之用;三是儿童拨浪鼓。”

历代礼乐中都有鼗,宋代当然也不例外。商业之用则是指“货郎鼓”,民间货郎一般是持拨浪鼓招徕顾客的。与此同时,拨浪鼓也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

“宋朝的时候,这种鼓已经发展得很有意思。我看过南宋苏汉臣所作《五瑞图》,里面就有拨浪鼓,十分精彩。”

五童子或戴面具、或涂面,聚集行大傩舞,其中一人双手各持一件拨浪鼓。右手持鼓举至额头左指;左手持鼓自胸前右指。两只拨浪鼓相同,都是两层鼓。上面的小鼓扁而圆,下面的鼓长而类似腰鼓。鼓面彩绘花纹;长鼓的鼓身铜镶小花,精致美观的程度为前所未有。

“纵观拨浪鼓的古今,自先秦时期鼗鼓诞生直到今天,拨浪鼓这种乐器与玩具的形态居然没有什么变化。历代绘画、图案中的拨浪鼓,与今天的拨浪鼓大都大同小异。一种乐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