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气氛也就轻松下来。
“没事,我还是能承受的。”老先生对杨奕说道。
杨奕点点头:“刚刚,我说了,这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么,根据它的一些特征,我也能猜出这是谁的杰作。”
“谁?说不定我也认识,大家可能不知道,我老家就是紫砂壶的故乡。”孙莉很配合问道。
杨奕白了她一眼:“说了你也不认识,不要不懂装懂啦!”
“哥,我这是配合你呀!”
“你这是刷存在感吧?你都是主持人了,还要跟人抢镜头吗?”
孙莉气得哭笑不得,指着自己:“我抢镜头?拜托!”
此话一出,大家又是一阵笑声,在严肃的节目里面,听到这些轻松的调侃声,也还是蛮不错的享受。
“蔡老师知道陈鸣远吗?了解紫砂器的人,基本上要知道这么一个人,他对紫砂器的影响,是蛮大的。”
蔡老师以前是教语文的,不是历史,所以对陈鸣远不熟悉。就算是历史老师,也不一定能记住吧?厉害的历史人物那么多,能记住几个?
见他摇头,杨奕解释道:“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制壶高手,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
其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
“这个人,开创了不少各式各样的花式紫砂器。之所以没有署名,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器皿不是他最拿手的茶壶,不好意思留名。玩蟋蟀的,跟喝茶的,两种容器,论雅致,肯定是茶具要高很多。”
杨奕说完,又看了一眼全场:“我看大家,好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价格了吧?嗯!成全大家,咱就是不说价格。”
这话,又让观众们微微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一点小无赖一样的言行,让大家感觉这个专家很平易近人。
“我都有种要掐死你的冲动。”孙莉咬牙切齿地说道。
“也不是故意浪费大家宝贵时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大家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