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座香炉,此后再也没有出品。
在十年前,“宣德炉”就能拍出上百万的价格,现在几千万真不算什么事。
宣德炉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个谜。似乎越搞不清楚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争论,越争论也就越是个谜。困扰大家的既不是宣德炉怎么鉴定,也不是有多少样式和款识,而是到底有没有宣德炉。
文物界里面,大家都坚信,一定存在这一批精美的铜炉,在历史上,也经常冒出来所谓的宣德炉。
但几乎都被人后来鉴定,不是真正的宣德炉。
之所以大家那么笃定,一定有这样的宝物,是因为一张唐卡,非常有名的唐卡。
趁着那老人进去搬东西,闫景辉忍不住询问:“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给我刚才手机查了一下,很多人都说,宣德炉是吹出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宣德炉。”
刚才,路上他查了一下资料,吓了一大跳。
“肯定有的,在一幅唐卡里面,就看到了宣德炉的影子。现在的人,可能会吹牛,但古代,总不能在画面上纪录一些虚无的物品吧?”陈浩文解释道。
杨奕也点点头:“跟你说唐卡,你肯定还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它是西藏的古画,画在布上的。”
唐卡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王军说道。
杨奕告诉闫景辉,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因此,它既然纪录了宣德炉的存在,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宣德炉在历史上,是真的存在。只是,为何后世看不到真品,那就是一个谜。”杨奕说道。
陈浩文要说的,就是一幅叫“大慈法王”的缂丝唐卡,是西藏拉萨罗布林卡收藏的一幅珍品,属国家一级文物。原来一直供奉于色拉寺,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
大慈悲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