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94章 残破佛像(2 / 3)

鉴宝 庾乐 2023 字 2022-05-01

佛像,没什么稀奇,太常见了。”王军说道。

“多少也算一件宝。”老馆长却说道。

两位老人都没有细看,一块不完整的石佛,还有什么好看?雕工也是那么烂,极有可能就是寺庙的和尚自己雕琢的,技术不过关。

“还不如自己去买一块玉的。”王军又顶牛。

玉佛中,很多人就喜欢弥勒佛,大肚子,笑口常开,看着让人舒心,是其他的佛跟菩萨很难相比较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弥勒佛在老百姓心中人气很高。

然而,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种弥勒佛在寺庙的地位并不高,很多寺庙根本就没有他的身影,更多的是罗汉这些热门的佛像。

最初的弥勒像是原味的,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跏趺坐式,自然没有大肚和笑脸。

现今大众广泛喜爱的弥勒形象,来自被称为布袋和尚的五代后梁僧人契此。

契此生活在唐末五代,本是游方僧人,四出化缘,随处坐卧。由于经常荷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其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体肥肚大。其行为也很奇特,天将旱时便穿高齿木屐,天将涝时穿湿草鞋,人们以此得知天气。

他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上却不沾雪。他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荤素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

作为一个游方僧人,契此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形象和蔼可亲,虽然显现神通,却又只是暗示于人,不以此为己谋利,直到临终,才暗示自己就是弥勒的化身,这与那些以此迷惑群众、煽动叛乱的白衣长发的假弥勒完全不同。

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中国民间的人气非常高。然而,他仅仅只是中国本土的佛,跟从外面引进来的佛就显得不够正宗,于是在寺庙的地位并不高。

可以理解,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嘛!菩萨、大佛也是一样的。

姜涛百思不得其解,按照他对杨奕的了解,不可能干这种事情的呀!

他再次认真检查那块残破的佛像,忽然眼睛一亮,急切地对杨奕说道:“分我一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