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很深,是不是元青花,人家很容易能看出来。
杨奕等人检查一遍,非常精美的元青花,应该是没有错的。不过,杨奕感觉有点别捏,就是说不出感觉,找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他忍不住开启竖眼,扫过去,顿时愣住。
那尊元青花,竟然一点宝光都没有,毫无疑问,肯定是赝品。不过,这个赝品,做得也太好,就连陈老看了,都表示应该是元青花,有九成的肯定。
剩下的一成,可能也是杨奕的那种感觉。不过,他没有杨奕的竖眼,也就找不出问题来。
“陈老,这真是元青花?”王军急忙问道。
陈老沉吟一下:“只能说基本上确定吧!可惜,老顾不在,不然就能下定论。”
在国内,就数顾老对元青花研究最深,青花瓷看几分钟,就能很肯定断定是还是不是,古玩圈中,没有人不服气。
古瓷的器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有些器型通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如:梅瓶、玉壶春、蒜头瓶等宋代就流行,蒜头壶青铜酒器从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是祭供专用器,少量为装饰器。
眼前的这一尊,就是生活实用器,在古代叫大罐。这种东西,通常都是用来出口中东那边的穆.斯.林民族的。
“从釉面来看,一部分泛青色、多为卵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这非常符合元青花的风格”陈老开口道。
如果是仿品的话,由于是新作,釉面火光还没散去,观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
现代窑炉条件好,没有过去因窑漏风,导致釉面出现缩釉的暇疵。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缩釉是人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类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捞瓷。现在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
“另外,我们看它的胎质。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点。有一半器底露胎处有釉斑,多为窑工留下的记号。”陈老继续点评。
有人认为元代的真品必有火石红,还有一些玩了几年古瓷的人认为,火石红是时间久了、胎老了才会出的,这些都是误区。
产生火石红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胎土淘洗不精,含铁量较高。二是烧造时垫烧物与器底产生氧化所形成。
事实上,多年观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