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候,很多官办铁厂已经名存实亡,铁课也收不到足够的铁料,即便能收到也多是以次充好的劣质铁。
于是,就出现了朝廷另外花钱向民间采买好铁的情况···
在研究这部分史料,获知这一情况时,郝光明就想:如果朱元璋、朱棣这两位每年看着铁料超收,锈蚀在库房为之心疼的皇帝,看到崇祯皇帝要花钱去民间买铁,却又缺银子的时候,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言归正传。
说上面这些,也就是想说明,四川的铁业属于典型的明末状况。
蒲江的官办铁厂名存实亡,各处的私营铁厂则收不上铁课。
所以,刘鳞长提出的这一套办法,就一个封建王朝的治国理论和经验来讲,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朱媺娖要的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
她见李岩等人不说话,便道:“刘协理所言大致在理,但除铁课改为十税一外,官营铁厂与私营铁矿、铁厂的治理却不可依照旧制,必须更改。”
刘鳞长听了不解,道:“监国或许有所不知,我朝铁业方面的制度并无问题。
就臣了解,依照这一套制度,从洪武至嘉靖年间,国朝铁料岁入都是有富余的。
只因后来吏治太过败坏,贪腐横行,民间漏税,才会致使出现先帝在位时朝廷无铁可用的局面。”
言下之意就是,想搞好铁业只需理清吏治、严惩贪腐就行了。
朱媺娖听了微微一笑,问:“如果旧制没问题,为何我大明铁业会败坏到如今这一步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吏治腐败吗?”
刘鳞长想说是,但以他多年的官场见识、人生阅历,又知道并不全是。
朱媺娖又道:“况且,如今世界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过三四百年,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如后世那般造物发达。
所以,今后我们对铁的需要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有可能在你我有生之年,监国府治下都一直缺铁用。
如今我们既然要动铁业,自然要借鉴后世的方法与经验,弄出一套更为我大明目前所需的制度来。”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刘鳞长仍在皱眉思考。
黄元昌、郑祥则一时不敢开口,怕说错话。
李岩却是最先理解接受朱媺娖这番话,问:“监国可是和驸马爷已有定计?”
朱媺娖道:“不算是定计吧,但确实有些想法,所以才需要召集诸位商议,将之补充完善。”
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