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下,粮总有吃完的那一天,你不是要用隆冬平价粮来稳固东西营大后方,不让这里的百姓暴乱吗?这么长的冬,难保不会出点什么事儿,货郎手里的粮一日日在涨,咱们手里囤的粮,又都转给了军营,我的姑娘啊,你绕这么大个圈子的初衷,总不至于只为了自家赚钱吧?”
这话能从齐二娘子的口里说出来,证明她是真的看清了盛姣姣的盘算,也是真的在为这盘算着急。
当初盛姣姣借钱是为着什么?治寿郡漫长的冬季,这还才开个头呢。
手里没粮,隆冬高价粮一出市,拿什么去平?
到时候人心一慌,治寿郡还是要乱,饿殍遍野时,属国趁机大举南下,齐漳与谭戟内忧外患,能撑得几时?
齐家在这样的乱世中,又能撑得几时?
“无妨,我还有后招。”
盛姣姣起身来,给齐二娘子倒茶,又是摇了摇手里的茶壶,话锋一转,叹道:
“我真是要买几个丫头了,四佬不顶事,端茶倒水的活儿,他根本做不来。”
入了冬,齐桡身上的事儿不但没有变少,反而变多了。
他每天要给院子扫雪,要去水泊凿冰,背冰块儿回来化水,又要练剑写字,又要端茶倒水......
家里的人都忙,除了齐老太太之外,每个人都被盛姣姣安排了活儿。
但谁也不敢让齐老太太做这些个琐事,就只能让小小年纪的齐桡来做了。
如果家里再不添人,会处处捉襟见肘。
见盛姣姣又说起了旁的事,齐二娘子气的一扭身子,不说话了。
便是这般,大批的粮食,陆续几次被齐明从集上,运到了郡北,不管齐漳与谭戟能不能从属国打出粮食来,现在西营与东营的两座军营,药材也不缺,粮食也不缺了。
然而,盛姣姣的粮山,就这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减少。
正当时,渐渐有消息从军寮里传出,今年的粮价要涨上天。
不少原本踌躇着,铁口直断今年粮价不会涨的货郎们,嗅到了商机,在得知这个从军寮里传出的消息时,不少货郎连夜启程,要出治寿郡去囤粮。
军寮里头除了三教九流,还有军营里头的军爷时常出入。
因而这里头的消息还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有人说时军营里的粮不够了,有人说军营里管发钱,但不管粮了,所以今年不光光跳马湖的粮会涨到天价,整个治寿郡都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