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人差(3 / 4)

弥罗青卷 一炁化三清 3306 字 2022-09-05

之外,根本不存在等同于玄光境,甚至玉液境的神祇,他们口中的真神,都是等同于炼虚合道的存在。

同样,这种理论下的修行体系,并非单纯的神道,诸子百家对于学术和秩序的探索,甚至弥罗前世赤色理论如果转化成修行体系,也是更偏向于主体融入客体的理论体系。

无学难为,无信不立,无实必败。

我们学习,我们信奉,我们实践。

最后的主客相互交融,便是函夏,或者说东方的特色理论,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

主体解析客体和主体融入客体,本质上将人和自然分离对立。

主体解析客体也可以理解成个人通过解析和认知,把握自然,达到人和自然的统一。

主体融入客体可以理解成个体借助信仰,融入自然,达到自然和人的统一。

而函夏的天人合一理论,则是直接模糊了主体和客体,认为自然和个人本身是一体的,但人又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这个庞大体系下的一员。

同时,人本身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合体系,这个体系又同自然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这也是人体五脏六腑,同自然阴阳五行联系的一大基础。

在天人合一体系的认知之中,人本身应该是与自然紧密相合,只是降生之后,后天沾染杂质,逐渐同自然分割开来。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降低后天杂质的影响,恢复同自然的联系,但这个过程,有强调个人的自我,以及同社会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去伪存真,见心明性”的体系。

最终我重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时,已经同最初的天人合一完全不一样。

我们诞生于自然,我们存在于自然,但我们又独立于自然之外。

这也是东方文明体系多变且具有包容性的一大原因,同样是弥罗和库洛最大冲突所在。

弥罗认可自然万物,接纳自然万物,同样被自然万物接纳。

而库洛解析万物,排斥万物,自然也会被万物所排斥。

‘虽非大道之争,但我和库洛的争斗却有一些天人之争的感觉,难以共存,故而排斥。’

理清双方差距之后,弥罗原本不上不下的厌恶情绪顿时得到了缓解,他同吕长春表示感谢之后,同样也是将自家未来道路进一步整理清楚。

或许,他对于自家伴生之宝可以放的更加宽松一些,不要想着方方面面都解析的那么透彻,或者说凝聚法相的时候不要想着完全统一和把控,而是转为执掌和梳理为主。

这个想法算是对于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