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需要从您的手中领取工钱来维持生计的人家足有千户之多。
而我公敛处父虽然治理郕邑多年,但遇上今年这样的灾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甚至无法让治下的民众免于饥饿。”
说到这里,公敛处父躬身下拜道。
“寻常商贾在这样的时刻多半趁机牟利,然而您却在此饥年,不计成本的为郕邑送来百车粮食。此般恩情,我无以为报,请您受我一拜。”
子贡看到这里,连忙上前搀扶着公敛处父。
“公敛子客气了。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我师从孔夫子,夫子常常教导我:君子以仁为立身之本。
您不忍看到民众落难,这便是最大的仁了。既然如此,我又怎么敢不来帮助您呢?
况且,向郕邑出借粮食一事,也不是我一人做出的决定。
倘若子我他不应允,我又怎么可能从兔裘运出粮食呢?”
子贡这句话说的倒是实话。
现如今鲁国各地的粮食都十分吃紧,因此各邑基本都将粮食作为重点物资进行管控,粮食只许进不许出。
这种时候,宰予能够允许粮食运出菟裘,这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公敛处父闻言又笑着说道:“我倒差点忘了兔裘大夫的功劳了,还希望您回去之后,能替我转达对他的谢意。”
子贡闻言笑了两声:“您现在让我转达谢意还早了些,等他援助郕邑的另外一百车粮食运到了,您再谢也不迟啊!”
公敛处父闻言惊道:“宰子本人还要送一百车粮食过来?之前不是说,这些粮食全都是您出资的吗?”
子贡只是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实话同您说吧,这些天运抵各邑的粮食,其中多半是子我为了应对灾年提前囤积的。”
“都是宰子所囤积的?”
公敛处父先是惊讶了一阵,不过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就在几天前,鲁侯突然宣布将向各邑运送粮食用于赈灾。
一开始时,公敛处父以为这些粮食都是从卫国借来的。
可看了眼粮食数目后,公敛处父当时就感觉不对劲了。
卫国借的粮食中的大半要充当未来伐齐的军粮,剩下的部分拿来赈灾基本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但偏偏鲁侯拿出的这部分粮食简直可以用巨量来形容。
原来那些粮食是宰予所提供的啊!
可既然是宰予提供的,他为什么不说呢?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