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押送到官署、乡校办公,傍晚一下班就被押送回大牢里的‘干部房’关押。
要不是子羔他们也被关进来了,我这会儿都没机会见到您。
但孔鲤也不敢把这话对父亲说。
生怕父亲翻旧账,再给他来一句:“谁让你不结婚的!”
于是孔鲤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准则,直接开口问道:“请您指教。”
孔子见他认错态度良好,于是也就不再追究了,只是一点一点的给他讲起来主办教育的方法。
“古时教育制度是:每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每一闾都要设立‘塾’。
每五百户人家编为一党,每一党都要设立‘庠’。
每一万两千五百家编为一‘遂’,每一遂都要设立‘序’。
而在国都的郊外,则要设立‘大学’,天子的大学称为‘辟雍’,诸侯的大学称为‘泮宫’。
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两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
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安于学业,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同学之间能不能互亲互助。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老师是否敬爱。
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
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这样才能做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
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
所以说,教育是长久的计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作用的事业。
你作为邑司寇主管教育,一定要切记培育学生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也要增长他们的见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是否到位。
如果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注意培育他们的品德,那么这样的人即便博闻,也无法成为辅佐国家的可用之材。”
孔鲤本来就是随口这么一问,没想到还真的从父亲的嘴里问出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他一边拿出纸笔记录着对学生的考察制度,一边继续请教道。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建立师、教遵守的施教纲领呢?”
孔鲤乐意问,孔子又生怕儿子误人子弟,所以干脆把他这些年教学的经验结合着古籍上的记载一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