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子路在明知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返回国都作战,最终留下‘君子死,冠不免’的名言后结缨而死。
而高柴则顺利的逃出了卫国,保全了性命。
至于申枨,对他的记载虽然不多,但那三两句话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说白了,大家都认为申枨刚强,但夫子觉得他私欲太多。所以一旦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吹进来,那这浓眉大眼的小子就有可能经受不住考验,随时会叛变革命,因此不能算作刚强。
不过,他们三个人的缺点在宰予看来,那都不是个事。
申枨不就是贪点财吗?
这都是人之常情,我反正也没打算让他用爱发电,宰子还养不起他是怎么了?
而冉求和高柴的缺点,在宰予看来甚至都不能叫缺点。
这两个人是明摆着的实用主义谋士,觉得能干成的事情,哪怕顶着夫子的骂和舆论指责,也一定要去完成。
觉得干不成的事情,那该跑则跑,不会去和对手硬碰硬。
而从冉求和高柴的简历上看,他们的实用主义显然是收到了极佳效果的。
冉求被孔子认定为孔门学子中政事科第一人,长期担任季氏家宰的职务。
后来夫子能被迎回鲁国,冉求也是出了大力的。
如果不是他经常在季康子身边吹耳旁风,夫子能否体体面面与三桓和解都得打个问号。
而高柴虽然没有冉求那么稳当,但他的简历同样很豪华。
高柴在鲁国做过费邑、郕邑和武城的邑宰,其中费邑和郕邑分别是季氏和孟氏的老巢,高柴能分别在这两个地方做市长,他的才能可见一斑。
更别说高柴后来随夫子到了卫国后,居然还担当了卫国的士师,负责卫国都城帝丘的刑狱事务。
这样的有本事的人物,在夫子看来有道德瑕疵,所以都不如颜回贤能。
但在宰予看来,他们的瑕疵可真是瑕疵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如果这次来菟裘带的不是他们,而是颜回、曾晳这样的,那他要是想玩点什么新花样,绝对得被处处掣肘。
如果再狠一点,说不定他干的那些事,已经被一杆子捅到国君和夫子那里去了。
高柴皱着眉头向冉求发问:“难道操纵民意还不能称作卑鄙吗?”
冉求摇头道:“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