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才愿意为他尽忠吧。
如果當時受到武王招揽的是我,我也一定會像是胶鬲一般为他竭尽忠诚!”
子贡也微微点头:“夫子常说仁者,但武王更是一位义者啊!”
赵毋恤看着他们连连赞叹,只觉得小脑袋有些迷糊。
他还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于是他直接发问道:“夫子。武王的军队顶着大雨连日行军,而殷商的军队则以逸待劳,为什么疲惫的一方却能战胜精力充足的一方呢?”
宰予回道:“因为这都是仁义所带来的力量啊!
武王不愿意放弃胶鬲,因此,周军的将士们也知道,武王也一定不会放弃他们。
所以大家哪怕筋疲力尽,也愿意咬着牙继續为武王效命。
而纣王,仅仅是因为周军无法在甲子日当地到达,便会将胶鬲戮杀。
殷商国内,邪恶胜过了忠良,贤德的人争相出逃,百姓也不敢对暴政发表言论。
它的混乱达到了极点,已经无以复加。
两相对比,难道两军的将士们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吗?
武王做的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事情,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看到的事情。
所以说,纣王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
以大义征讨不义,以仁德征伐暴虐。
即便实力弱小的,也能推翻实力强大的。
即便疲乏不堪的,也能战胜精力充沛的。
当仁义得以施展时,即便是敌人的臣子也会愿意为你奉上施展反间计的空间。
而当暴政被推行时,亲善你的臣子们也会纷纷远离,这样的话又怎么能使自己免遭损失呢?
所以说,要想从军事上战胜敌人,又怎么敢不厚待民众,施恩百姓,聚拢人心呢?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这段话,重要的不是前面的疑中之疑,而是后面的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啊!”
------题外话------
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作者,因为曾被温柔的读者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