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端走。
然后,计吏就给了宰予这个盘子。
其实诸夏国家之间对垒,一般不会对敌军主帅行枭首之举,因为这种行为可以视作对敌国的极大侮辱与挑衅。
而且国际舆论也会对这种野蛮行径大加斥责,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周礼》规范的。
毕竟,打仗就是打仗!
打仗死人很正常,但枭首就是你的不对了!
大家只是打仗而已,为什么要把关系闹僵呢?
许多人一直没搞懂这中间的逻辑关系。
认为两国都已经兵戎相见了,这外交关系难道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吗?
但这一点却并不是矛盾文学。
打仗不枭首一直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国际共识。
就连春秋霸主楚庄王都不得不遵守这个规则。
当初晋国与楚国在邲地交战,楚军大破晋师。
楚将潘党向楚庄王提议砍下晋人尸体的脑袋筑成京观,以此彰显楚军武德,向后代昭示楚国的武功。
幸好楚庄王的头脑还算冷静,心说:“你潘党到底是大脑发育不完全,还是小脑完全不发育啊?!”
我要真这么干了,我还不得被诸夏各国联合起来怼死啊?
但心里话归心里话,楚庄王嘴上的答复还是很漂亮的。
庄王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止戈二字,合起来是个武字。
武功,是用来禁止暴力、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大众、丰富财物的。
现在我让两国士兵暴露尸骨,这就是暴力了。
显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战争就不能消灭了。
强暴而不消灭战争,哪里能够保持强大?
还有晋国存在,如何能够巩固功业?
违背百姓的愿望,百姓如何能够安定?
没有德行而勉强和诸侯相争,用什么调和大众?
趁人之危谋取自己的利益,趁人之乱谋取自己的安定,如何能丰富财物?
现在武功具有七种美德,而我对晋国用兵不满足任何一条,用什么来昭示子孙后代?
况且晋国的士卒都是尽忠为执行国君的命令而死,不褒赏他们也就算了,难道还能拿他们的尸首建造京观来惩戒吗?”
楚庄王说完这段话后,就下令将晋国士兵的尸首全部安葬,随后又在黄河边祭祀了河神,修建了先君的神庙,向他们禀告了战争胜利的消息,之后离去了。
楚庄王安葬晋国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