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虽然纷繁复杂,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你可以根据座次先后来判断这些人的身份。
坐在晋侯右首,脸上布满老人斑的白胡子老头,应当就是当今晋国执政、中军将范鞅。
而紧挨着他的, 那个正在闭目养神、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头,就是范鞅的副手,中军佐智跞。
接下来,便是正值壮年,目光如电、鼻勾似鹰的上军将赵鞅了。
赵鞅之后,是外表正派无比,实为索贿小能手的上军佐中行寅。
再之后,便是外表忠厚的下军将韩不信,以及五年前承袭父亲魏舒卿位,递补为下军佐的魏取了。
总而言之,没有一个善茬。
晋侯接见,六卿也全部到场,这一次的宴会,晋国可谓是给足了鲁国面子。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
本来楚国被吴国打残,正是晋国扩张势力的大好机会。
但自从出了中行寅向蔡侯索贿未果的那档子事以后,晋国的国际声望一落千丈。
一向致力于恢复往日齐桓公霸业的齐侯,抓住了这个机会,向中原各国抛出橄榄枝。
各国也是苦晋久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纷纷投入齐国的怀抱之中。
春秋知名二五仔郑国率先跳反,与齐侯达成联盟,诸多小国闻风叛晋。
卫国也三心二意,与齐国眉来眼去,随时可能反水。
至于鲁国,如果不是阳虎当政、国内不稳,急需大国为他的执政合法性背书的话,估计这会儿也已经加入反晋阵营了。
往日的春秋霸主,俨然有成为光杆司令的风险。
所以为了挽回一些颜面,晋国自然对鲁国使者的到访给予了高度重视。
更别说,这次鲁国来晋国,可不是空着手来的。
阳虎下令进攻郑国,并向晋国进献郑国俘虏,就是给晋国纳的投名状。
他这么做,就差没明着把‘请力挺我’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在出发来到晋国之前,阳虎就曾嘱咐宰予,让他得到机会的话,一定要帮他在六卿的面前美言几句。
除此之外,还要严盯季孙斯的行踪,防止这老小子在背地里使坏。
宰予虽然对阳虎谈不上喜欢,但比起阳虎,他更讨厌季孙斯。
因为阳虎再不是个东西,他最起码力排众议启用了夫子。
而季孙斯这阴损小人,在另一条时间线,却是逼迫夫子离开鲁国的罪魁祸首。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