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二十九章:州报(1 / 3)

只不过都是一些朝廷颁发的诏令,或者有些官方的东西。

叶晚瑶想要做的,也是一些北境的政策变化,和北境官府的一些通告之类的。

让百姓时刻了解当下的动态,当然除了官府的一些通告之类的,还可以出一些日常的新闻,言论,副刊,广告,舆论之类的信息。

比如今年农业方面的消息,比如朝廷出了什么新政策。比如一些书生写的小篆之类的有趣向上的诗句文章之类的。

她觉得北境的公办学校成立后,一两年内,不说大人,就是北境这些孩子们都能看懂这些报纸。

当然发放报纸这一项,还是需要有个部门来做的。

这个部门设立在府衙,一个星期出一刊,让府衙的人在城门口,和一些热闹的街道张贴。还有城中各个区的也都要张贴,还有各个县里,镇上,都需要送上几十份。

有县城分发下去。

当然有些远的地方,可能会延迟个一两日,但也不影响百姓们知道消息。

这件事谢云和叶晚瑶在悄悄的进行着,差不多这个冬季就能完成。

对于他们知道的现世的许多东西,叶晚瑶也是很想拿出来帮着古人们的,就比如拼音,这个东西能帮助孩子们快速地掌握一个字的读音之类的。

但是让他们首先接受字母的读法,也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而且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位老师能懂,她自己亲自教,每个一年估计也难让他们接受并消化的了。

这也是她没有把拼音写出来的原因之一,第二个,是这里有文字注音的方法,就是上古音律。

上古音就是用一个字去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比如项羽的“项”,读“向”音,虞美人的“虞”读“鱼”的音。溯儿开始启蒙的时候,老先生就是这么教的。

这个法子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是一个逝去的老者,大文学发明的,因为南月的文字比较多,读音也有许多相近的,他教了许多年的书,为了让书生们能记得快。

他就先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然后用这些字的读音去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

这个学习的法子让学生们在一年内认识了五百个字,从此也带动了许多学子学习。

他们当地的人都知道他教得好,不远千里慕名求学的。

这老者后来把这个标注写成了一本书。交给了他的学生们。

后来学生们用这套法子交给他们的后代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被南月当成了启蒙的教科书,

这为老者还是南郡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