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二十三章:只管内政(2 / 3)

小学一共接收了一百多名学生,一共五个班。

大学的,也是一百多名。刚开始建学,这已经很不错了。

叶晚瑶算了下,这学院的费用,每年需要上万两的银子来维持。

免费让孩子上学,最难的还不是家里的孩子要分担家务,最主要的是笔墨纸砚,这是一个大的消耗。许多人家是买不起笔和纸的。特别是纸。

父王这些日子在几个州城考察,特别提到了这个事情。

叶晚瑶这些日子就想到了个法子解决这个事情,几乎不花什么钱就能做到。

那就是每个书院设立一个造纸坊。

用不大点儿的地方就够了,到了春秋季的时候,让学子去山上找一些乌拉草,桑麻之类的,按量分,分到的纸张和他们捡的草有关。

捡来的草,他们要帮着书院的人浸泡,切麻之类的繁杂的活儿。这些活儿也不一定一天做完。

每个星期两节课是来劳动的,这两节劳动课,就用来做这些事情。

到最后的工序,书院请两个做笔墨纸砚的师傅来就行。当然这两个师傅也是需要工钱的。

叶晚瑶这个法子一说,南炎连连叫好:“这个法子不错,既免费地让学子们用上了纸笔,也能给书院带来营收。父王算过了,学子们用的量少,剩下的时间,师傅们可以收麻,收草,继续生产。每年多出来的,能拿到市面上卖。能为书院带来营收。

另外,学院的藏书阁里,学子们可以勤工俭学,自己抄书,这些书,我们的书铺也是能收的。”

叶晚瑶没想着盈收的事儿,只想着怎么解决家长和学子的忧愁。笔墨都不需要收费,这样不收什么费用的,有许多百姓还是乐意让孩子来学几个字的。

当然,刚开始启蒙的孩子,叶晚瑶给他们造了个沙盘。

每人桌前都有一个木格子,里面装满了沙子,刚开始学练字,就是这么来的,等到掌握一定的字数,再开始学用毛笔。

说起来,小学练字用的纸张比大学用的还要多。

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孩子,他们捡草的量要比大人还要惊人。

纸张的事儿,就这么解决了。

这些日子溯儿跟着父王往书院跑,也有些向往书院的日子。

但家里人一致不同意。

溯儿就不开心了起来,跑来问叶晚瑶为什么。

但他们怕孩子出什么差错,遇到有心使坏的人,毕竟是还是小孩子,知道他的那种新鲜感,所以,叶晚瑶也作出了让步。每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