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三年任期(3 / 4)

长姐 糖拌饭 3453 字 2021-06-05

田里。”李月姐又道。

“嗯,我看看。”郑典这会儿有兴趣了,临清是一个竹工艺发达的县,山里别的不多,但毛竹却是最不缺的。

随后郑典又让衙差把县里一些知名老农请来,大家一商量,都觉得可行,于是,县里的人力和物力财力便动员了起来。在各乡各村又挖了许多的井,再用一根根大毛竹,铺设管道,连接各井和水池,形成了一片井水灌溉网,而在运河边的庄子,则用水车车了运河的水再通过毛竹运送到各家田间地头。

之后郑典更是学着李月姐在柳洼新屯的那些招数,在水池和井里养起了鱼。

如此,到了第二天夏天麦收季节,临清却是在灾年里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收季。

转眼,三年一任期满,郑典回京叙职,李月姐也跟着一路先回了通州。进了郑家大门,李月姐也没让门房去通报,而是让青蝉和王四娘桂生带着行礼先回了自己的院子,而她则直奔主院,拜见大伯娘先,顺便给大家一个惊喜。

“六郎临清三年一任期满了,听说干的还不错的,吏部评分给了个优,这回他要回京叙职,不知道会不会升官儿?”远远的,就听着郑家四婶的声音。

“那肯定得升。”回话的是郑屠娘子。

“我看不一定,六郎毕竟不是读书出身,再说了他毕竟还年轻,我看他要么继任,要么就平级调都别处去,这样就好,走的稳一点,要不然,年纪轻轻的就居高位,不一定是好事。”这次说话的是郑大伯娘,看法却很通透。

“倒也是,象李家那老小墨风,前年中了进士,在京里翰林院混了一年,如今不过十九岁居然是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了,我听我家铁犁说了,别看他那官儿比不得别人三品四品的,但最是清要,下到地方上,便是四品知府大人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的。”这会儿郑屠娘子又道。

在前年的大比之年里,墨风如愿以偿考中进士,如今南下为官。

“切,有什么了不起,我看他能得这官儿,说不定人家还是看在六郎的面子上给的呢。”一边郑四婶子道。

“别瞎胡说,人家李家人凭的可都是自己的真本事,从来都没有求到我们门上的事情。”郑大娘子瞪了眼,如今管着漕上事务三年,郑大娘子再不是当年那个老是抹不开脸面的妇人,竟话作事颇有一种气度。

“不说就不说。”郑四娘子如今还真不敢得罪这个大嫂,嘟喃了一句,突然那眼睛一亮又道:“对了,大嫂,不是我说啊,六郎和李月姐这成亲头尾也六年了,怎么李月姐到现在也没怀上啊,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