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一名有基本军官头衔和待遇的老兵来说,主要问题在精神和身体负担上。
养家的压力和任务倒不是太大。他在军队中服役的积蓄本来不少,人脉又不错。得以在随军合作社投资了几项定期分红的营生,比如西建城附近的铁山和油坑产出。
而退出现役后,除了从军属互济会里拿一笔养老钱外,转任地方还有一份每月几十枚小银饼薪饷,只要他定期参加预备役的军屯集训,对那些团练、义勇进行指导。
作为日常军属的福利,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物资,都有专供的廉价配额,只要拿军牌去当地府兵的合作社登记就可以了,就算超过了还~~www.shushuw.cn-更新首发~~能用低于当地市价买,还能小额的赊账。
作为他私属的家当,这处房产之外,还有养在畜栏里的十几匹驴马,仓房里的工具物料、粮食和布匹,都是当地按照人头配属的,在城外还有他名下的两三倾地,至少一半都是开发过的熟田,其他是可以开垦的荒摊或是可以获得少量土产的矮丘灌丛。
由于是新开拓的区域,生活成本和风险也在随着距离故国的远近而逐渐增加,因此越是靠西边的全地区,为了吸引外来填户移民而开出的条件也越发的优厚,相应的要求也越是放宽。 你在安西境内还是岭西的宁远地区,乃至河中到呼罗珊所能获得,几乎是翻着倍来计算的。当然,由于岭西行台名下可分配土地实在太广,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的,只能大概的进行丈量和估算划分,然后随即对安置人员进行抽取。由于宇文拔都选择较远的呼罗珊中部,相对竞争对手少一些,他运气好一些,很容易就抽取到了一片靠近城邑的土地,所以居住地也被就近安排在了这座小城里,好就近经营。
大概有上百名的当地佃户世代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每年为新主人提供两次收获的粮食和其他可以卖钱的经济作物,主人家则向他们提供工具和小额借贷,按照惯例他们的儿女会送到宅院里来,从做一个跑腿的粗使奴婢开,然后逐步获得初步归化人的身份。
当他定居下来一段时间后,如有需要还可以申请安排两三户有经验的归化人家庭,搬迁到他家田庄附近,按照雇佣契约以协助他对当地土产的管理,然后在一二十年后,真正拥有这一小片安置土地的所有权。
因此到了他这个身份,已经脱离了直接参与劳动的层次,只要不是太别的昏聩和疏于管理,理论上再多两三倍的女人他也养得起,新家第一顿晚餐,是用现成炉灶加热的饼和肉汤,饼是托人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