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至当地,前迎出数十里。
一应莅临西州境内,就载歌舞器乐于道路,奉香huā美酒与亭驿,纷纷前来觐见拜达,好感受一些国中大人的尊贵气象,领会传达一番圣名天子的恩泽福德云云。
按照惯例,朝中大臣出外,哪怕是暂时的,除非是贬嫡或是斥放,否则都要以礼加至少一等以示恩荣的,但是到了我这个内枢密大人这里,却让朝中诸位大人是煞费苦心,要给安排一个对等规格的职分,哪怕是象征xing的差遣事,也是不好选的。
因此灵机一动,巡诸道兵备整务大使这个前所未有的差遣职至此诞生,不过不是给我而是给刚刚册为太子的雍王,随行中身份规格最高的五长史之一魏方进,兼领整务大使判官暂摄其地方事。至于我的正式头衔是西观风容巡慰安抚大使,阶比正三品,说白了就是代天子巡狩边疆亲藩臣国之职要。
实际内容不多,但是名头很吓人。
由于随行的人太多,留在城中稍显局促,于是我搬到了四面州交河城北的龙泉馆,占据了整片地方作为落脚点,并举办相应的招待盛会。
所谓龙泉,就是质地极号的汤水之意,乃是当地一处大型天然温泉群落,并由此发展起来的大型驿站和集镇,既有能煮熟食物的沸泉地锅,也有温度适宜水质清澈的流泉河,更有大小不一成sè不同的温疗泉眼。
但安置下来后,我更感兴趣的是当地天然行成的地热管道,这些类似坎儿井的东西,我这一路过来没少见过,算是地方上很古老就存在的事物了,源于先民在当地发现的地下水脉而发掘出来的泉眼和水泊,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水资源,进而挖掘了引水沟渠,将水源引到人类聚居区内,为了变面沿途暴晒蒸腾散失,又在沟渠上铺盖了苇草之类的以遮阳,再敷以泥土以防水汽渗漏,最原始的坎儿井就此形成。
但这些水源有大有小,有急涌有缓流,少的只能够满足过往人畜的基本饮水,多的可以灌溉偌大一片区域的农田和果林,于是围绕这些大小水源,一个个绿洲和人类村邑城镇就这么形成了。
而这种坎儿井一般的地下脉络,在这里却变成另一种全新的功效。
龙泉馆的当地人,也把热泉也引入地下,利用岩石和泥土本身的隔热xing,然后将这些水道变成一条条充满蒸汽和暖流的沟渠,最后从一口口夏天冒烟的热井里被打出来,这样即便是最残酷的冬天,他们也可以保持小范围的室内气候,这算是最古老的自然人工结合的暖气子吧。
据说到了冬天的时候,依靠当地小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