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根基几乎被连根拔起,土地和财产都被马克米扬家族及其追随者所瓜分,仅有少量亲族逃出来,
随大埃米尔出征的数千亚美尼亚骑兵,也成了无主的丧家之犬。为了夺回自己的时代领地和地位权势,他们愿意用任何代价换取王朝的帮助。有他们作为向导和前驱,重新回到亚美尼亚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前提是对马克米扬人派出足够分量的外交使者,作为叛乱者的旗帜和世系的古老贵族,给予一个荣耀的头衔或是更加宽大的自治权利,是控制住亚美尼亚既阿塞拜疆局势的权宜之计,如果总督不够的就算是地区王公,甚至许诺以小亚美尼亚的王冠也行。
这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但是作为***徒古老贵族,接受穆斯林王朝的王冠,这无疑会在其内部产生巨大的冲击。只要能善加利用,因为那些反对王朝统治而聚集到一起的各个阶层将崩解离析,就算是罗马人也无法坐视,无论接受与否,马克米扬家族与君士坦丁的裂隙,自然而然的产生。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底牌没用动用,就是以信仰为号召的,将穆斯林世界全面发动起来的圣战,这种圣战是定期举行的,只是规模不等,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做缓冲,他可以把大部分阿拉比亚的青壮年都武装起来,投入战争中。
当然这样做对国家实力和权威的巨大损害也是不可逆转,就如当年阿布穆斯林的但罗斯之战,也就发动了呼罗珊及其附近几个省份的民众来进行圣战而已。而且圣战这的号召,对已同样出身阿拉比亚穆斯林的拉赫曼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此外,除了正常收入之外,王朝本来的还有部分不定期的收益来源。
一部分属于众多藩属政权进贡的财货和物产,其中既有印度西北部信德和旁遮普的王公们,也有来自东非海岸的黑人国家和柏柏尔人政权,一度还包括拜占庭和可萨人的国家,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另一部分来自国内,按照惯例,大臣有权查抄失宠的各地长官的财产;按照惯例,各地长官也有权侵占下级官吏和平民的财产,哈里发更有权把免职的大臣的财产全部没收3。因此在王朝的体制下,是变相鼓励战争虏获和贪墨搜刮的,因为他们的身家最终会成为国库的一部分。
财产被没收的人,大半是被处死刑的。最后专门为此创设了一个查抄局,作为政府的一个常设机关。因此通过宫廷大臣和各省总督、官员的更替,在首席大臣手上,其实还有一大批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当然这笔资金是很大臣本身的家产,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