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爱将,却却早死在长安附近的一场遭遇战中的消息,
然后等到了长安才发现,为了争夺大燕新朝的功臣序列,三十六路藩将,家生亲族诸将,安王各子,结成一个个团体斗得你死我活。他这种缺少背景和援力小部将,自然被踢回范阳老家去守边,连攻城略地拿命搏的油水都没有。
然后屡战屡败的史大将军最终上位,成为范阳镇内主事人,很是提拔了一批胡姓出身的将士,他靠这个胡人的外貌,也抬了两级,当任上一个小军城的守捉大人。但是他的霉运并没有就此终结,很快史大帅向朝廷输诚,做出一些遣散部将的姿态,他这些根底不足的偏裨之将,再次失去实缺。
然后史大帅为朝廷所凌逼,无奈再举事,变成新一任大燕天子,他们这些胡将再次被启用领兵,这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候,手下四千多号人,虽然其中很多是抓丁来的,仅有少量的老边军。
然后他再次遭受人生的一大挫折,当他拿着收罗来的物产和积蓄去范阳某位重臣们下谋取更进一步的门路时,却没想安东都护府,官军再起出兵杀入范阳境内,由他镇守的军城首当其冲,等他带着亲兵急冲冲的赶回来,只有满地残垣,自己的部曲和驻地已经不复存在了。
然后这位新任大燕天子也不怎么靠谱,很快折戟在汴州城下,偌大的霸业和军势,也随着两个儿子的争斗,而烟消云散。而他这种小头领,就成为双方攻伐消耗的炮灰,等到手下和族人死的七七八八后,他干脆乘着前方纠缠混乱逃进山中。
跑进深山中躲避,依靠打劫那些小部维持着,结果错过了史大王复出,席卷范阳出境的大事件,也错过了朝廷条件最好的初次招降,然后是历次的招降
随着同伴伤重不治,病死的,饥寒中毙命的,最后实在熬不住了,才和剩下的人跑出来聚集在道路上,相遇到的第一只官军投降,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人品爆发,那只队伍是乃是河北见习士官团的一只轮休小队,属于朝廷中军北军系统第一大势力龙武军的序列。
毕竟落入安东军和落入河东军的下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那些苦大仇深的河北军,自求多福把。
作为留在范阳本地,最晚放下武器的一批军士,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作为败军之将,胡将的又远要比汉将更糟糕,所以有人去了水土物候相近的虾夷大岛,也有人去了更寒冷的窟说部,而象他这么外貌显著的胡人头目,一下子就被流放了九千里外,暑热瘴湿的婆罗洲。
在这里不用担心他们逃跑的问题,因为据点外莽莽山林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