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打扑灭最后残余的据点的马相,不得不帅大军回师,由大将阿果东赞在半路拦截,成功镇压了这次向罗些”红山宫有些草率的进军。
算是正式与少年赞普代表的势力撕破脸,通过大弗卢追加自己终身摄政的头衔和权利。然后统御汇集在罗些川的诸岱将、各部军头,誓师南下,计划又发沿途吐谷、羊同,羌氏为前驱,杀入低地的河西道。
虽然大弗卢中能够,有吐蕃内大相莽热、大相结赞代结息、次相尚结赞、国将相论悉颊藏、论盛热、论利陀、斯官则、论力徐等七人执政会议上,以各种方式表示反对,但都被马相压制,只有吐蕃大相尚结息忍而好杀,支持马相,力主出兵。而被受命主持军前大弗卢。
在他们出使前,吐蕃大将尚结息赞磨、尚息东赞、尚野息及马重英率二十万众,已经在日月山完成基本的军事集结,横扫了唐人在青海的大部分军城据点,
吐蕃象雄上三部酋帅兼南路监统靠贡、会腊城等附庸吐蕃的羌姓九节度、大小部将八十七人,举部进犯剑南道为策应,又发西北边境吐蕃将尚悉董星、论莽罗等,以禁卫东岱为主力寇宁州。
另遣吐蕃大使论悉诺罗。从尼婆罗诸国征调来的附庸兵,也正在路上。
据说他们启程出安的时候,青海湖上。由哥舒翰所筑的龙城军已经陷没了,下一步就该是都州,然后土谷浑后裔慕容氏所在的安乐州,恐怕也是炭发可危。
如果消息属实,光靠卫伯玉和他的三万部队,再加上河西本地不满员的驻军,也未免势单力薄了。
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人曾经在大弗卢行走,还多透露了一个模糊消息,貌似有前唐朝大臣逃奔吐蕃,密报内情,说河西之大,可用之兵不过数万,各处军城镇戍,大都缺额过半。这也是吐蕃人入口的自信和凭据之一。
这样,唐人也有帮助回讫结束混乱的理由和动力,无他,唯唇亡齿寒而已。
此番事了,高适率领的联军,还继续西进赴援河西,否则没法对那些被他召集而来的边军部队交代,因此他做出一个让我大吃一惊的决定。
借道回讫进入河西?这可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注意,必须穿过好几个敌意的部落领地,冉家肯不肯让人平安过境不说,这么一大票武装到牙齿军队,行走在自己的领地内,谁不害怕会发生点什么,于是由可汗行帐派人全程陪同引导。
要知道龙武军虽然不乏在冬季草原继续活动的记录,但是这么大一直部队,在冬季行军,所冒的风险难以想象,要是遇上暴风雪之类的不可抗力,迷